•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信息披露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国务院研究制定措施应对金融市场动荡
  • 新高CPI遇上全球市场动荡 央行加息或趋谨慎
  • 全球大救市 股市给“面子”
  • 中国股市
    不必看美国脸色
  •  
    2011年8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 1版:头版
    国务院研究制定措施应对金融市场动荡
    新高CPI遇上全球市场动荡 央行加息或趋谨慎
    全球大救市 股市给“面子”
    中国股市
    不必看美国脸色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高CPI遇上全球市场动荡 央行加息或趋谨慎
    2011-08-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丹丹 梁敏 王媛

      ⊙记者 李丹丹 梁敏 王媛

      

      一边是最新出炉的7月CPI——6.5%的同比增速创下37个月新高;一边是在评级风雨中飘摇的国际金融市场,这样的经济格局,给中国央行带来不小的难题——加息还是不加?市场传来的声音显示,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可能使央行出手更趋谨慎,延缓加息。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数据显示,7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5%,创37个月新高,环比上涨0.5%。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5%,环比持平。这显示当前通胀压力仍然很大。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分析,7月CPI涨幅可能已达高点,8月开始将缓慢回落,但真正大幅回落要等到10月之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也认为,物价涨幅在9月份以后才会出现较为明显回落。

      此情此景之下,为了稳定物价总水平,央行近期应有加息的必要。但是,上周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市场分析人士就此认为,这可能导致央行推迟加息。

      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师姚炜称,7月份的CPI和PPI已经触发加息,但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可能会推迟加息。澳新银行也认为,由于全球经济的下行风险加大,中国央行很可能暂停目前的紧缩步伐,以待局势进一步明朗。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认为,7月CPI同比增速再创新高,三季度CPI仍将处于高位,国内负利率状况持续扩大,似乎有进一步升息的必要。但由于同期国际经济环境出现恶化,世界经济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如果我国进一步升息将导致中外利差再度扩大,使得国际短期资本流入的速度将有所加快,加大国内流动性压力。

      因此,交行金研中心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进入一个审慎平衡操作阶段,当下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的可能性都不大,公开市场操作将成为主要的政策工具使用。

      与此同时,国内利率互换市场上的价格变动也反映了部分市场参与者对未来加息的谨慎。

      目前国内利率互换的参与机构主要包括三类,即以工行、农行、国开行为代表的做市商,以外资行为代表的交易类机构,及保险机构为代表的套期保值类机构。

      昨日利率互换的报价显示,基于1年期存款利率的2年期利率互换价格继续下跌,中间价跌至3.60%,略高于1年期定存利率。而此前,2年期利率互换报价一度跌至3.5%,与一年期存款利率相同。

      市场分析,这表明利率互换市场上的部分参与机构认为未来12个月加息次数不会超过一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昨日5年期互换利率中间价为3.53%,与2年期品种形成7个基点的“倒挂”。

      “这种现象是极为少见的,利率互换曲线倒挂表明经济增速将减缓,紧缩政策或将掉头。”光大银行宏观分析师盛宏清说,这说明近期不加息的概率大于加息。

      但是业内提醒,稳定物价总水平仍是目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货币政策可能只是进入谨慎期,并非放松。

      相关报道详见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