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司
  • 10:公司纵深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期货
  • A6:市场·资金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终止贴补外国消费者
  • 福建惊曝传销式高利贷诈骗案
  • 当勾兑被曝光时
  • 反通胀,
    还是要回到利率政策上来
  • 美债危机倒逼国际货币体系加速改革
  •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等不得
  •  
    2011年8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观点·专栏
    终止贴补外国消费者
    福建惊曝传销式高利贷诈骗案
    当勾兑被曝光时
    反通胀,
    还是要回到利率政策上来
    美债危机倒逼国际货币体系加速改革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等不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当勾兑被曝光时
    2011-08-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业安
      周业安

      本系列上篇说到中国的美食中,有些是和秘方连在一起的。没有了秘方,也就没有了相应的美食。比如百年老汤,往往就有秘方。很多消费者光顾这些老字号,就是冲着这老汤去的。这百年老汤,顾名思义,当然是久经考验的。所谓百年老店,依靠的是口碑的代代相传,才成就了一个个传奇。所以,即便百年老汤是个模糊的影子,消费者还是对其深信不疑。老字号通过时间来消除消费者的信息劣势,就相当于建立起了声誉机制。只要口味和用料一直稳定,消费者没有理由怀疑其品质。

      和那些老字号美食不同的,是那些美食新贵们。他们缺乏历史的积淀,还没有经受过时间的考验。他们要想赢得消费者,最好的办法无疑就是透明化。也就是说,通过食品制作过程、原料和配方等方面的透明化,尽量消除消费者和厂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产生信赖感。假如一个美食新贵非得东施效颦,学着人家老字号也来玩神秘,那么迟早会被人揭了底。即便是其所用配方是无损健康,消费者也会因其信息模糊而感觉受到伤害。何况,是否影响了健康都还不清楚呢?

      这让人想起早些年白酒品牌秦池的故事。笔者不喝酒,秦池依靠自身原酒调制出来的白酒品质如何,不敢妄断。但从其经营传承和当地的口碑看,似乎挺好。可惜,秦池的原酒产量较低,无法实现企业的扩张。为了扩展市场,秦池选择了一条不归路:脱离原酒的约束,从广告着手,通过广告来砸出市场!于是秦池成了赫赫有名的央视广告标王,秦池的品牌已时声震海内。可惜当市场打开后,没有了自身原酒的支撑,秦池只能通过购买各种散酒来勾兑,形成所谓的正宗的秦池酒。而喜欢喝酒的人,自然是能品尝出酒的好坏的。当一些人开始怀疑秦池白酒的品质时,便开始刨根问底,最终将秦池勾兑的事情曝了光。秦池当了标王,最终输掉了市场,一个原本有望长寿的企业也就成了业内的昙花。

      酒的品质能够品出来,但有些食物的品质却是品不出来的,或者说,就色香味来说,还挺好,很多消费者都喜欢。这个时候怎么办?当一家人去逛街,逛到中午肚子饿了,一看某个面馆顾客挺多,于是抱着试试的心态走了进去,一尝,味道还不错。汤鲜面滑,广告里还说,是新鲜的大骨熬制,营养丰富啊。于是下次就还想去品尝。好味道,好营养,自然受到市场的追捧,也就有了企业的好形象。可是忽然有一天,媒体爆料说,这汤不是现熬的,是通过某种浓缩液或者某种汤粉汤料调制而成!真如晴天霹雳!套用现在网络的流行语:我再也不相信骨汤了。这让笔者马上浮现出秦池之类的企业形象,原来面汤也是可以勾兑的。冷静下来想一想,才发现其实是自己傻。如果这么大的一个连锁面馆,每份汤都是大骨现熬,不仅原料成本高昂,而且时间长、占地方、加上用工增加,整个一碗面的成本就会急剧上升。这样一来,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其规模扩张并不能获得规模经济,又何必开连锁店呢?

      类似老北京的小肠陈、爆肚冯之类的知名老字号,都不追求规模,而追求原汁原味,道理也就在这里。他们坚守自己的百年老汤,所以每天的产量很有限。

      说到底,笔者作为消费者,也有自身的责任。光是看到其环境、口味,而忽视了逻辑上可能出现的疑问。当然,也可能这种勾兑不损及健康,只是没有达到现熬骨汤的营养而已。但作为一个知名企业,如果一开始就说清楚本店的汤底成分和勾兑方法,那么消费者也不会有上当受骗之感。关键在于明明是东施,非要装成西施,这就是欺骗了。就如同那个达·芬奇家具,明明是国产,非说是原装进口一样。都说某面馆在国外也是老字号,笔者是个土鳖,所以不做评价。单从本土面馆来说,很多面食都是那么的可信。比如老北京炸酱面,黄瓜丝、胡萝卜丝等作料以及炸酱本身,都是可以直接甄别好坏的。所以,一碗炸酱面端上来,无需怀疑其料,只需品尝其口味是否正宗即可。各种烩面、汤面等,其汤底也都在你眼皮底下,这就是中式面馆让人放心的地方。反过来看各种洋面馆,表面光鲜,但背后究竟是什么?不透明,大概是这些面馆最大的问题。

      精到的食客,都知道一个道理,凡去一个地方,一定得去找那些小巷里的老店,店面或许斑驳陆离,就几张桌子,但老街坊们都交口称赞,这才是值得信赖之地。纵使这些小店用的汤底你也不清楚,但你就是信。因为有历史的佐证。而对于现在大量依靠外国名头或者广告冒出来的美食新贵来说,因为缺乏这种历史,也就缺乏一份时间给予的信任。如果他们想要变得长寿,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置于阳光之下,诚实守信,童叟无欺,才是王道。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