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察
⊙姜韧 ○编辑 杨晓坤
标准普尔公司下调了美国保持了70年的3A主权信用评级,掀起了席卷全球资本市场的“加勒比海风暴”,这场经济危机的本质问题何在?难道只是夺人眼球的悬疑小说式的“阴谋论”,答案其实在十年前就已经被预见到了。
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是发达经济体普遍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空心化现象,早在2000年西格尔就已在《投资者的未来》一书中表述道:“如果事情按照当前的趋势持续发展,那么发达国家将面临更高的退休年龄、更低的生活水平,老年人将和年轻人展开厮杀,争夺应得的利益。在接下来的10年里,投资者和政治家不得不为公共和私人养老金的资金短缺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这些问题将演变为政治冲突。”当时预测,在2005年至2010年之间,在现代历史上已经流行了很久的早退休的趋势将被逆转,在2010年之后,不仅退休年龄将会被迫从62岁延长至73岁,而且这种延长将超过人口寿命的延长。
10年后的今天,预言正在被证实,上世纪“50后”美国“婴儿潮”一代,按目前退休年龄,将在未来10年步入退休年龄,这就是美国次级债危机的诱因;虽然美国经济也面临产业空心化,但毕竟还有微软、苹果这样高科技的“美国制造”,那些没有“制造”或者只能提供“奢侈品制造”的国家就惨了,从冰岛开始,希腊、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再到今天的英国,在人们印象中除了旅游或者奢侈品之外,似乎都拿不出实用的“制造”,因此这些国家的问题就显得更雪上加霜,而能够拿出“德国制造”的德国经济在欧元区内还算得上是一枝独秀。
十年前西格尔就已经提出经济危机唯一的全球化解决方案: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将是那些生产商品和购买退休者资产的人,这些国家经济的成功不仅对他们自己的人民有利,而且对解决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更是非常重要。
与上述发达国家的问题相比较,中国现在拥有的最宝贵财富就是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和“80后”就业人群,这恰恰是发达国家现在所欠缺的,因此危机如果对发达国家是“危”,那么对中国则是“机”,A股构筑“黄金坑”的理由也在于此。
现在上证综指估值比标准普尔500指数低,沪深300指数估值比道指低,试问“看空者”,难道实体化的A股还比普遍空心化的海外市场贵?中国“80后”人群相当于当年美国“50后”人群,1978年美国推出“401K计划”与“50后”人群“三十而立”相吻合,今天中国推出升级版的“401K计划”也恰逢其时,“80后”人群“三十而立”和A股牛市是密切相关的。再过30年,当“80后”人群步入退休年龄之际,中国社会也同样会面临老龄化的考验,因此经济结构调整切忌重蹈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的覆辙,富士通的“机器人计划”应该引起广泛的重视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