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专版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对话
  • 上周主力资金净流出117亿
    银行计算机旅游逆市净流入
  • 保险业将建立
    行业薪酬监管机制
  • 民间投资高手
    分享弱市操作经验
  • 大宗交易低折价股增多
    机构频频出手接盘
  • 建行上半年每股收益0.37元 拟向建信人寿增资近29亿元
  • 市场动态
  • 每日关注
  •  
    2011年8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6版: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市场
    上周主力资金净流出117亿
    银行计算机旅游逆市净流入
    保险业将建立
    行业薪酬监管机制
    民间投资高手
    分享弱市操作经验
    大宗交易低折价股增多
    机构频频出手接盘
    建行上半年每股收益0.37元 拟向建信人寿增资近29亿元
    市场动态
    每日关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宗交易低折价股增多
    机构频频出手接盘
    2011-08-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晓宇 ○编辑 朱绍勇

      ⊙记者 王晓宇 ○编辑 朱绍勇

      

      上周大宗交易成交金额环比大增123%,但低折价率个股明显增多。这反映出,大跌后部分个股估值水平逐步得到市场甚至机构投资者的认可。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上周32只股票借道大宗交易平台合计成交122笔,累计成交股份数为3.24亿股,总金额达40.82亿元,环比分别增长102.5%、123.1%,加权平均折价率为6.74%,与上周基本持平。

      值得指出的是,折价率小于5%的低折价股反而逆市增多,达23只,占总家数的72%,为最近2个月内最高。

      不仅如此,更有部分股票在大盘重心不断下沉之际折价率反而有所收窄。比如,郴电国际在上周一(8月15日)在大宗交易平台上的折价率仅为0.16%,而在此前的7月19日、21日、26日,公司还曾发过3笔大宗交易,3次折价率依次为3.69%、2.29%、1.73%,折价率下滑态势非常明显。天房发展、康芝药业、郑煤机等股票的折价率亦在近期逐渐走低。

      减持价格或折价率的前后一致同样也是近期大宗交易平台上值得玩味的一个现象。比如,联化科技分别在8月17日、8月10日上榜大宗交易,但减持价格均为30.5元;再如,中利科技亦分别于8月15日、12日、10日成交6笔,但折价率却惊人一致,为3.01%;而TCL集团近期成交的多数股票的折价率则维持在5%左右。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上述现象出现可能是上市公司“大小限”在做市值管理,一方面可以协助上市公司股价的维稳,另一方可以通过对资金、股份的管理,让股东拥有的市值不断增值、保值。

      低折价率股的大幅增多也“唤醒”在大宗交易平台上蛰伏多日的机构投资者。上周,机构在大宗交易平台上抢筹3只中小板股票:联化科技、海康威视、新大新材,合计成交2160万股,动用资金高达7.64亿元,且折价率均不超过5%。有市场人士表示,从机构近期接盘的股票来看,多是质地较好的公司。在遭遇系统性风险后,部分优质股跌出价值,机构或谋低位建仓。

      从各板块成交情况来看,中小板依然是上周大宗交易平台上最为活跃的板块之一,成交1.11亿股,成交金额20.4亿元,占本周总金额的50%;紧随其后的是沪市主板,成交1.33亿股,金额14.99亿元,占本周总金额的36.8%。创业板、深市主板分别成交1556.25万、6483.3万股,涉及金额分别为2.65亿、2.75亿元。

      再据行业成交数据观之,不为机构看好的周期性股票如房地产、煤炭、券商股折价率普遍偏高,分别达11.05%、9.06%、8.8%;但机械行业分歧较大,如中联重科溢价2.02%成交;与此相对应的是三一重工,折价率高达8.24%。备受机构青睐的大消费类股,如商业贸易、医药股的成交量相对稀少,上周成交金额分别仅1147.7万元、2890.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