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卢晓平 ○编辑 王晓华
金融市场变幻莫测,金融理论与政策的研究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充分把握市场一线的最新变化,并相应进行理论与政策的研究,是当前金融政策研究者的重要挑战。我们见到太多坐在书斋中的金融研究,也见到太多过于拘泥于市场短期波动的市场研究,而能够坚持立足于市场一线的波动而展开的政策研究,往往能够给我们以启发。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或者说是其精华部分。而互联网把全球经济连在了一起,一个点击,不费吹灰之力可以演绎一场波及全球的蝴蝶效应。在这样的环境下,靠自己思想生存的经济金融工作者,想干点事情出来,着实难了许多。而博客、微博等现代交流手段的运用,给思想工作者每一分秒都提供工作机遇和压力。在不分白昼分秒变化的全球经济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和定位,显得很艰难。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始终关注第一线的市场变动,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深入研究,是巴曙松理论政策研究的一个鲜明的特点,这可能与他在金融机构第一线从事过实际经营管理工作相关。可以说,他也是我国经济金融界少有的能将理论、市场与政策研究很好结合的学者之一。在大千世界中,巴曙松把专业的聚焦、持续努力的研究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
笔端可见风云。巴曙松还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他的研究主题往往既有理论上的前沿性,同时又直接与金融市场一线的需求密切相关,例如,对金融业影响深远的巴塞尔资本协议及其变动始终是他跟踪研究的焦点问题,他有关这个领域的著作就出版了三本,而且基本上是国内最早的中文研究著作,包括:《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金融危机中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挑战与改进》《巴塞尔资本协议III研究》。同时,他每年坚持组织出版年度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至今已经出版6年,已经成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一个晴雨表。他还将金融危机后海外涌现出来的大量优秀著作及时组织翻译引进,近期的译著有《大而不倒》、《金融之王》。
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巴曙松还担任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和招商局博士后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并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等职务。在证券、基金、银行十余年的纵横跨越,更体现他的“弘”。
总是喜欢密切关注金融市场一线波动的他,将踏实、笃定、天道酬勤定义为自己的座右铭。不少他的金融界朋友认为他总是强调从专业的角度,结合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冷观这个迷离多变的金融经济领域,并提出了很多中肯务实的建议。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学习不单需要勤奋刻苦,更需要内心领悟。而要想在心灵深处上台阶,必须保持一份淡定。也正因为此,巴曙松在金融一线时始终心态比较平静。在他眼里,豁达和宁静是他知识的源泉,也是生命的期望。
专业而不固执,博览而不无界,积极但不越位,宁静但不放弃。巴曙松的文章值得一看,他的观点更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