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市场
  • 7:互动
  • 8:书评
  • 9:专 版
  • 10:专 版
  • 11:股市行情
  • 12:市场数据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鹰与变色龙:默多克的双面人生
  • 看百年华尔街
    那条40度向上趋势线
  • 金融“神人”们留下的
    历史遗产
  •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披沙录
  •  
    2011年9月3日   按日期查找
    8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书评
    鹰与变色龙:默多克的双面人生
    看百年华尔街
    那条40度向上趋势线
    金融“神人”们留下的
    历史遗产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披沙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011-09-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丁 彤
      《尖峰时刻
      ——华尔街顶级基金经理人的投资经验》
      斯科特·凯斯 著
      王舒宁 译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尖峰时刻》读书札记

      ⊙丁 彤

      

      《尖峰时刻—华尔街顶级基金经理人的投资经验》选取的五位基金经理,都是价值投资的实践者,他们的盈利模式虽然不尽相同,但又有异曲同工之妙。书中通过对五位明星基金经理的比较,提炼出了他们共同的投资原则:投资而不要投机;确立投资理念;分析每个股票的时候要遵循确定的流程;在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只选择品质高的公司;在股票价格大大低于其内在价值的时候买入。

      如果把这五条标准提炼得更加简单,更加提纲挈领,那就是:投资-理念-流程-物美-价廉。

      而且,五位基金经理都非常关注一点:管理层是不是以股东利益为导向?对这个问题的解读,对我们的投资会有很大裨益。现在有些职业经理人的行为不太靠谱,他们在媒体上露面太多,对业务用功太少;他们像政治家、纵横家、国学家,唯独不太像商人或者企业家。也许他们有很多个人爱好,只是人们有理由怀疑,随着全流通和与国际的接轨,随着不断推出的金融创新和衍生品种,来自资本市场的诱惑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兴趣如此广泛的职业经理人还会不会忠实地为基金持有人打工呢?

      本书对基金经理追踪得很“紧”,把他们的思路描述得很清晰。并且,在对每个基金经理的跟踪中,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重复讨论。这种不厌其烦的重复,笔者以为,足以我们的学习和实践以比较好的操作性。

      比如,如何选择折现率?如何用现金流折现的模型来估算企业的内在价值?该书不吝篇幅,不厌其烦地计算了家得宝、德州仪器、露比星期二、沛齐、星巴克等企业的现金流折现,通过多个案例的重复,我们大可模仿着来估算企业的内在价值。

      如何对网络泡沫时期的亚马逊估值?如何看待高成长性企业?这些企业的陷阱在哪里?书中都给予了明确的答案。通过对亚马逊和沃尔玛的比较,很清晰地确定了亚马逊的内在价值。就像是拿五星级酒店里出售的可乐和超市的可乐比较,值不值那个价儿,一目了然。从中得出的透彻认识就是,无论是创新企业还是传统企业,无论是科技企业还是普通企业,都要按照企业的价值标准去衡量。

      哦,原来事情是这样来想的!也是,无论买什么样的企业,它首先是企业,不能因为它在创业板,或是中小板,就得为它多付钞票。不管放在哪块板儿上,它们都是企业,只是投资人实现财富增长的工具而已。冤大头,做不得。

      这五位基金经理在把握了价值投资精髓的同时,还有很多独到的、鲜活的思想,很值得细细咀嚼。比如,价值投资者往往喜欢奚落散户们的短线操作,也有些人片面地强调应长期持有伟大的企业。但事情果真是这样的么?长期持有就是价值投资么?如果这就是价值投资,那么所谓价值投资还是不是好的盈利模式呢?书中对此有比较深入的探讨:

      “约翰不赞成短期追逐市场,但也不赞成长期持有。他会思考,在什么价位上,这个股票将不再有优势?如果大家都知道某个企业很了不起,那么这个认识是不是已经反映在股价上了?如果没有,股价低估了多少”?

      “虽然,通常认为高换手率不好,但约翰认为,与节省一点点交易费用相比,保持投资组合的更新会让投资人赚得更多……”

      其实,换股的关键在于,你做得对不对?你的逻辑是不是符合常识?是不是买入了更多的价值?是不是买入了更高的性价比?你的心乱了没有?五马换六羊肯定不明智,但是,如果反过来,在有机会拿6只羊换5匹马的时候,难道不应该换吗?既然4×100米接力比400米跑要快,我们为什么不选择接力赛呢?

      如果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持股,那么一个投资人和银行里的保险箱有什么不同呢?如果说,价值投资的本质是物美价廉,那么,价值投资所立足的哲学观就是,实事求是。什么是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应该说,这五位明星基金经理都属于另类,并非是华尔街的主流,很简单,赚钱的都是另类。二八原则不仅适用于散户,对机构也是一样。能持续赚钱的人凤毛麟角。所以,他们不拘一格的思维方式,对我们有比较高的参考价值。

      不过,这本书毕竟是在这五人处于“尖峰时刻”写成的,如果换个时间点,比如网络泡沫的尖峰时刻,可能会去就写网络英雄了。而在经历了众多的尖峰时刻和低谷时刻之后,最终能成为英雄到底还剩多少呢?

      如果想持续地赢、长久地赢,就要对别人说的话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读一本书的时候,要想三个问题:哪些东西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还有哪些东西没有写?

      读书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就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