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观点·专栏
  • 6:公 司
  • 7:公司纵深
  • 8:公司前沿
  • 9:上证零距离
  • 10:专版
  • 11:专版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税负痛感揭示财政改革方向
  • 消除利率“双轨” 该从哪里着手
  • 衷心期待
    央企董事会制度建设有大突破
  • 石油的今天,就是全球粮食的明天!
  • 意大利奢侈品业变革求生
  • 美债发行量大增 收益率为何持续走低
  •  
    2011年9月6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观点·专栏
    税负痛感揭示财政改革方向
    消除利率“双轨” 该从哪里着手
    衷心期待
    央企董事会制度建设有大突破
    石油的今天,就是全球粮食的明天!
    意大利奢侈品业变革求生
    美债发行量大增 收益率为何持续走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消除利率“双轨” 该从哪里着手
    2011-09-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 勇
      王 勇

      在当前形势下,为消除利率“双轨”乃至高利贷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比如对中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经济产业以及“三农”经济的新增信贷投放,应是对症下药之策。更深一层的步骤,还应包括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推进资产证券化的试点。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与民间借贷利率正形成日益突出的背离,俨然构成了事实上的利率“双轨”。有观点称,利率“双轨”造成了价格信号混乱,无法准确反映资金供求。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全社会投资效率,不利于经济转型。所以,必须通过大幅上调基准利率来消除利率“双轨”。但笔者认为,以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格局,上调基准利率似非上选之策,就我国的现实情形而言,消除利率“双轨”,着力点应在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上。

      今年以来,央行通过六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次扩大存准基数、三次加息、发行67期央行票据等政策措施,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得到了有效抑制。数据显示,7月新增信贷4926亿元,同比少增252亿元。出于盈利冲动,商业银行开始主动提高贷款利率,以期“以价补量”。但即便如此,根据央行7月7日起调整后的贷款基准利率,六个月贷款年利率为6.10%,一年利率6.56%,一至三年的利率是6.65%,五年的才为7.05%。作为信贷客户而言,由于信贷需求旺盛而信贷供给不足,于是信贷市场就呈现持续的卖方市场特征,贷款排队候审现象严重。而那些信贷无望者,就只好投奔了民间借贷市场,从而造就了民间借贷利率的暴涨。

      在当下的民间借贷市场上,月息10%是最常见的利率标准,有的地下钱庄年息居然达到了180%。根据国家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基准利率4倍,那按一年期利率计,4倍基准利率为26.24%;而月息10%,折合年息就是120%,已超过了央行贷款利率的18倍。民间借贷利率的暴涨,还形成了一个火爆的高利贷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囊括了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典当行、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及个人,整个链条环环相扣,共同造就了活跃的民间高利贷。在高利贷链条中,担保公司是个重要角色,通过担保获取银行资金,然后用于放贷,最终成为民间高利贷的积极推动者。

      如果将民间借贷资金需求的主体梳理一下的话,就会发现,目前民间借贷资金的需求主体主要有中小房地产开发商、中小企业、个人这几类。经过一年多来空前严厉的房地产大调控,一些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已非常紧张,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而主要源于银行、信托融资渠道的资金“可获性”又偏低,这就加大了对民间借贷的需求。据北京、湖南、云南、浙江、福建等地的一些开发商反映,他们如今从民间借贷的年息大部分在25%至30%左右,高的则年息达70%左右,或者月息5%至6%。如此水平的高利率贷款,似并不在少数。一般房地产企业贷款的资金需求期限较长,因此借贷成本相对偏高。如果房地产企业还是跨地区借贷的话,那么年利率可能更高。

      面对银行贷款门槛不断提高的现状,资信状况并不占优势的中小企业从银行分到的“羹”越来越少。不少小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融资难题,这些中小企业有的只好转向民间借贷。

      目前个人房贷标准逐步提高,而且像北京等一线大城市的部分银行甚至已经停止了个人房贷业务。针对其他消费贷款,一般都要求有抵押物,虽然有少数银行提供不需要任何抵押物的信用贷款,但只面对银行认定的一些特定优质客户。银行的高门槛,使得正常、公开的渠道筹不到钱,这就给民间借贷提供了机会和市场。

      由上述分析可知,消除利率“双轨”乃至高利贷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增加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应是对症下药之策。

      首先,在当前形势下,增加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尤为重要。只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需要、低碳经济产业资金需要以及“三农”经济发展资金需要,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就应积极支持。可以说,只要信贷结构科学合理,这些新增信贷投放不仅有助于降低通胀,而且有了商业银行的这一步后,民间高利贷利率也必将大幅下降,利率“双轨”问题自会迎刃而解。

      其次,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国务院部署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对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依然存在,成为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道关卡。笔者认为,当前银行业的经营业绩正处于历史的最好时期,这正是开展利率市场化试点的大好时机。而且在加息周期中,存贷款利率放开之后必然上浮(尽管如此,也比实体经济部门到民间借贷利率要低得多),利率市场化试点对于银行业经营业绩的冲击相对较小。具体而言,可考虑选择几家具有代表性的银行,按照“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来试点,想来是比较稳妥的安排。

      再次,进一步推进资产证券化试点。日前,国务院已经批准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扩大试点。最近,央行正会同相关部门积极研究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方案。笔者认为,在当前信贷紧缩、银行流动性吃紧的形势下,信贷资产证券化理当加速向纵深推进,同时积极推出企业资产证券化。因为这项业务的开展,不仅能拓展银行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途径,为其盘活资产存量疏困,更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增强其资产的流动性,进一步活跃企业债券市场,同时也为证券公司开辟一条新业务渠道。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