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A9:专版
  • A10:专版
  • A11:专版
  • A12:专版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表外融资成金融监管与调控重点
  • 谨防遭受发达国家非常规减债冲击
  • 人民币汇率
    应寻找全面均衡点
  •  
    2011年9月8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表外融资成金融监管与调控重点
    谨防遭受发达国家非常规减债冲击
    人民币汇率
    应寻找全面均衡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表外融资成金融监管与调控重点
    2011-09-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若愚

      近年来商业银行资金“表外化”趋势持续加剧,主要表现为银行表外业务、表外融资“双膨胀”。为加强监管,今年以来银监会与央行接连出招,表明银行资金“表外化”趋势已引起监管层重视,表外融资已成为金融监管与调控的重点。

      ⊙李若愚

      

      今年以来,银监会连续多次发布通知,对银行理财业务和票据业务加强监管和加以规范。8月底,央行通知要求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将纳入上缴基数的保证金存款包含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三部分,自9月5日起分批上缴。银监会与央行针对表外业务和表外融资接连出击,说明银行资金“表外化”趋势已引起监管层重视,表外融资成为金融监管与调控的重点。

      

      银行资金“表外化”趋势不断加剧

      1、银行理财、承兑汇票等表外业务迅猛发展。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指不列入其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其当期损益的业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主要是银行理财业务、银行承兑汇票业务。2007年,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不足万亿元,此后其发行规模逐年递增,2008-2010年各年发行规模分别为3.7万亿元、4.76万亿元和7.05万亿元。2011年上半年进一步上升到8.51万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水平。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约2万亿元,粗略估算,其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近2%。

      2010年以来出现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强劲增长的势头。2010年新增银行承兑汇票2.3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87万亿元;2011年上半年增加1.33万亿元,与去年同期规模基本持平。

      2、表外融资规模快速膨胀。

      银行融资类理财业务和承兑汇票业务形成的表外业务融资功能显著增强。2008-2010年实体经济通过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实现的融资规模分别为0.85万亿元、1.58万亿元和3.85万亿元,分别占社会融资总量的12.4%、11.2%和26.9%,占同期表内新增人民币贷款的17.3%、16.5%和48.4%。2011年上半年实体经济通过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实现的融资规模达2.12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的27.4%,占同期表内人民币贷款的50.9%。从趋势看,2010年至今是表外融资发展最为迅猛的阶段,表外融资的井喷与这期间表内人民币贷款规模受到控制密切相关,两者形成跷跷板,表外融资对表内贷款形成明显的补充和替代。

      3、银信理财合作受限,信托贷款规模下降。

      经过2004年的试水期、2005年以后的长期探索期,银行人民币理财业务自2009年以来进入爆发期。在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之初就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框架,在这种“边摸索、边发展、边规范”的过程中,形成了银行理财产品先行自主创新与监管机构后续跟进监管的互动博弈。

      早期的银行理财产品的设立和发行主要通过银信合作的方式,信托平台曾是银行资金“表外化”的主要渠道。2009年以来,一些商业银行为了绕开信贷额度控制,通过与信托公司进行理财合作,将本应在表内放贷的项目,通过表外的银信理财合作实现放贷。

      银信合作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可具体可分为信贷资产转让类和信托贷款类两种。信贷资产转让类的具体操作是银行通过发售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以信托方式交付信托公司,信托公司以此资金购买该银行自主发放且未到期的信贷资产(短期或中长期贷款)。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则是银行通过发售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以信托方式交付信托公司,信托公司以此资金自主发放信托贷款。

      从2008年二季度开始,银信合作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就一跃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主力。2009年该类理财产品一直占据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首位,直至2010年下半年,受银监会加大监管力度影响,银信合作的信贷类理财产品才逐渐淡出。与此对应,新增信托贷款规模由2007年的0.17万亿元跳升至2009年的0.44万亿元。

      2010年8月,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2011年1月下发《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通知》,这两个通知对银信合作业务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对银信合作业务产生了较大冲击。通知要求2011年年初融资类业务占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余额比例不得高于30%,要求商业银行对其银信合作业务的表外资产在2011年按照每季度不低于25%的降幅转入表内。受政策影响,新增信托贷款规模应声而落,2010年全年新增0.39万亿元,比上年出现少增。2011年上半年信托贷款增加913亿元,同比少增5102亿元。

      4、委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兴起推动委托贷款规模扩张。

      由于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受限,银行又沿着两条路径创新,继续推动融资类理财业务。一是继续沿用信托平台,利用信托受(收)益权的概念做文章,二是抛开信托平台,直接做委托贷款。其中,委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取代银信合作成为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并“曲线放贷”的主要选择。

      委托贷款类理财产品是借委托贷款渠道将信贷投放到市场上的理财产品。具体操作有两类,一是引入其他银行作为委托贷款的中介也就是受托人,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通过该受托人向企业发放委托贷款。另一是由委托贷款的原始债权人将该笔委托贷款的债权转让给银行的理财产品,通常称作为委托贷款债权型理财产品。

      随着委托贷款类理财产品的兴起,委托贷款融资规模也快速扩大。2010年新增委托贷款1.13万亿元,比上年多增4536亿元,2011年上半年增加7028亿元,同比多增3829亿元。

      

      疏堵结合,加强表外融资监管与调控

      表外融资的大幅增长,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拓宽企业和居民投资渠道、推动商业银行盈利转型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但表外融资在短期内呈现爆发式增长也受到监管层严控表内信贷投放和存款负利率的催化,具有超常规的一面,对货币政策传导和实施、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效果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积聚了一定的金融风险。

      从成因上看,表外融资的井喷是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居民积极的理财需求、商业银行乐于推动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企业资金需求仍较为旺盛。但偏重于资金供给方控制的金融调控造成企业“钱荒”,急需资金的企业不得不寻求更多表外融资的帮忙。

      其次,随着个人财富规模的不断扩大,居民提高了对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越来越不满足一存了事。在我国当前一年期存款已连续18个月负利率的情况下,加之公众通胀预期持续升温,居民不愿意持有存款,对获取比同期银行存款更高收益的金融产品需求更为强烈。银行理财产品的推出契合了这方面的需求,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普遍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再次,在利益的驱使下,商业银行也愿意推动表外融资。一是表外业务也表外融资可以给银行带来巨大收益。二是理财和承兑汇票业务可形成大量存款沉淀,有利于银行吸储。在理财产品募集期或到期后,理财资金会在银行形成部分存款,而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需要企业在银行存入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存款。三是理财和承兑汇票业务有利于银行应对从紧的数量型调控。

      今年以来,银监会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贷存比考核,对银行日均存贷比设定75%的监管红线。而央行则先后六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理财和承兑汇票业务的开展有利于银行吸收存款,从而满足存贷比考核要求。而当前阶段,央行法定准备金率的计提基础是一般存款余额,而不是各项存款余额。在目前的统计制度下,除结构性存款类理财产品之外,其余理财资金在表外统计而不用缴存存款准备金。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形成的保证金存款此前也不属于缴纳准备金的范围。因此,开展理财和承兑汇票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将应缴纳法定准备金的存款转换为无需缴纳法定准备金的存款,从而逃避存款准备金率的缴纳。

      今年以来,银监会对银行理财业务频频出击,加强监管和规范,6月底又下发《关于切实加强票据业务监管的通知》。央行近日也将包含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三部分的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对表外票据融资业务的扩张加以控制。总体来看,以银行融资类理财业务和承兑汇票业务为主的表外业务带来的表外融资已成为金融监管和调控的重点。

      表外融资的收紧将使社会融资总量增长得到控制,流动性总闸门将有效收紧。据测算,央行此次将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三部分相关的保证金存款纳入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将冻结资金近9000亿元。据推算,如果以7月份数据为计算基础,9月份起,因补缴准备金引起的资金回笼规模约为1500亿元、2300亿元、2300亿元、770亿元、1000亿元和1000亿元。可见,年内商业银行流动性将持续收紧。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