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的各类投资者中,近两周渐渐有了类似市场“末日心态”的征兆。比如,基金的定期观点开始转空,比如机构的投资组合思路开始变得凌乱,市场中投资者情绪也开始变得格外低迷。
对于A股市场投资者来说,反反复复的市场折磨,似乎已经成为许多投资者心态变坏的开始,这样的征兆对于市场有意义吗?
⊙本报记者 弘文
心理压力蔓延
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目前市场内投资者的心理压力开始加大。以基金来说,就是从6月末开始陆续翻多失败的压力开始蔓延。
从基金对外发布的观点看,尽管仍有不少基金继续坚持估值低估的看法,但是明显,部分机构已经在转向。其中,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观点颇有代表性。其在6月末、7月末、8月下旬和9月初,都几度看多。看多的理由也各异,但最终都归于失败。最新两周,该公司的观点已经趋向于保守。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不少机构在面对连续看错的结果,整个投资心态开始松动。此前,一度集中投资周期股的思路被反复的组合调整所代替,越来越多的机构似乎出现了仓位波动幅度的减少。这都是征兆之一。
配置思路开始发散
除了策略的思路备受挑战外,目前机构的配置思路也开始凌乱。
上海一家基金日前提出的思路是,一方面CPI依然较高,通胀已经处于拐点区域,但通胀回落的速度和时间可能低于预期。因此,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环比动量虽趋于放缓,处于回落状态,政策松动有机会。
另一方面又认为目前国内货币政策能否放松(见底),主要取决于通胀压力缓解和经济增速回落的程度。如果物价出现趋势性放缓,为避免因政策“超调”带来经济发展的代价,持续紧缩性政策才会阶段性放松,此时市场才能出现较大机会,认为短期机会不会来临。
同时,其又认为目前估值已经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但又提出目前大盘股虽然估值很低,很可能由于市场资金不足而陷入低估值陷阱。反而提出在震荡反复阶段,业绩增长稳定和确定的大消费类和低估值品种具有相对优势。整个思路相当发散。
还有个基金干脆提出了“排除法”来挑选行业配置的考虑。则无异于说,由于找不到投资机会,不得不靠“矮子里拔将军”来进行操作。
投资者情绪率先探底
而在机构思维凌乱的同时,个人投资者的看空态度倒取得一致。一家机构的投资者情绪调查显示,九月第二周仅20%投资者看好四季度行情,按照通常的规律,这似乎反而说明,目前市场的看空力量达到巅峰。
与此同时,消费者信心指数却在回暖,一家基金提出,零售板块上半年业绩强于大市,72家零售公司上半年业绩增三成。中秋的来临以及国庆节将至,零售行业将迎来传统消费旺季。9月1日起实施的个税新规也将有助于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这似乎表明,还有些机构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