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只!9月还未走完,今年发行的新基金数量早已超过去年的总和。
发行“盛宴”还在继续,喝彩声却已渐渐消弭……
光鲜的数字背后,就像是皇帝的新衣一样,新基金发行,不过是存量规模的转移,抢发“大战”更多地演化成了基金业的“内耗”。
就在前几年,基金公司高管们还普遍抱怨不能畅快地发行基金。市场化改革之后,当初的兴奋却渐渐转化为疲惫,手握基金发行自主权的高管们,更加迷茫……
面对“饥渴过后的后遗症”,有基金公司总经理对记者感慨,“这是一个火坑,别人都跳,你是跳还是不跳?”
流动性的收缩,使得基金行业腹背受敌。但巨额民间资金,并没有选择流入基金市场,而是流向了银行理财、信托产品,甚至风险巨大的PE和艺术品市场。说到底,没有了财富效应,基金,该卖给谁?
为了跑马圈地,基金公司依然在苦苦支撑,小公司为了生存而战,大公司为了荣誉而战。结果是,发行成本越来越高,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逐年下降,新基金成立之后份额大幅缩水。
聪明的基金业人士已经发现,发行时的卖力宣传、高额渠道激励,把众多资源投入新基金发行不过是在为别人做嫁衣。
但是,谁又有勇气率先做出改变呢?
⊙本报记者 婧文
发行“虚火”:逐步萎缩的规模
一边是新基金发行只数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另一边,则是基金总规模连续几年却陷入了停滞不前的怪圈。
市场化改革之后,新基金越发热闹,然而,单只基金规模却创下了历史新低。
财汇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成立的基金达到了145只,加上正在发行还未成立的基金,共计159只,超过了去年154只的总和。
如果算上已经获批还未发行的基金,上述数据则蹿升至近200只,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了三个字——大跃进。
有意思的是,市场化改革之后,多家基金公司定下5、6只的发行计划,甚至有公司预计发行10只以上,兴奋的基金业预期,今年新基金发行总只数将历史性的突破200只。
如果说当初还有不少人怀疑200只这一预判是否过于乐观,如今而言,一切已经变得毫无悬念。
然而,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猜对了开头,却没有猜对结局。
新基金密集的发行,并没有给基金公司带来多少好处,在这次存量游戏的博弈中,小基金公司早已“消耗”不起,大基金公司虽然市场占有率有所提升,但终究只是赔本赚吆喝。
数据统计显示,年内成立的新基金平均单只募集规模仅为14.8亿份,这不仅低于去年的21.30亿元和2009年的31.89亿元,甚至还低于2008年大熊市创出的单只基金首发18.2亿元的最惨销售业绩。
随着市场连续破位下跌,新基金发行再度陷入数量多、规模小的尴尬局面,甚至出现同一只新基金连续两次延长募集的情况,而这只是当下基金发行市场的一个缩影。据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10只新基金延长募集期。
即便是基金发行的“极寒期”,新基金发行依然野蛮扩张。
财汇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多次出现基金公司同时发售基金数量达到3只的情况,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甚至同时发行过4只基金。此外,包括诺安、易方达、南方、嘉实、汇添富、广发等多家基金公司今年来的新基金发行数量也都达到6只,而去年全年,新基金发行数量最多的鹏华基金,也仅仅发了6只产品。
新基金发一只亏一只已是尽人皆知,通过收取高比例尾随佣金,新基金显然已经成为以银行为主的销售机构的提款机,今年成立的且公布半年报的54只新基金平均尾随佣金比例已经高达30.18%。
“基金公司也很清楚,发行新基金并不能帮助公司规模有效增长,但在争夺存量规模的过程中,大家陷入了囚徒困境,尤其是占据一定优势的大基金公司,仍然对新基金发行乐此不疲。”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表示,“市场持续低迷的话,只有大公司有钱发基金,小公司都耗不起了。”
资金争夺:销售被迫进入死循环
通胀高企之下,流动性的持续收缩。无论是股市还是债市,均一片低迷,当投资基金的财富效应不再,增量资金难以被吸引入市,基金销售,被迫进入了存量争夺之战。即便是这样,银行理财产品、房地产信托甚至迅速扩张的PE和私募基金,都成了与基金争夺资金的有力对手。
一位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表示:“当老基金遭遇赎回,不发新基金规模‘不进则退’,‘抢发行’便成了基金公司的无奈选择,而恶性竞争带来的结果就是发行效率的直线下降。”
“现在我们正在发行的产品,真的卖得很艰难,银行自己的钱都不够了,拼命回笼资金,根本不会卖力替我们卖。”一位正在销售新基金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诉苦。“接下来银行还有几次分批上缴,对我们来说,会产生持续压力。”
显然,“缺钱”的银行已经开始卖不动基金了。无暇顾及基金的银行,上半年开始疯狂的发行理财产品,据相关数据统计,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总规模已上升至7万亿左右,接近去年的总量。而在2006年,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才4000亿。
房地产信托也暗暗地“捅”了基金一刀。在高收益率的诱惑下,投资者助推了房地产信托在上半年的火爆,与此同时,大部分信托公司也纷纷发放起针对房地产的信托产品。根据好买的统计,今年以来,房地产信托的发行规模呈每月放大趋势,前5个月仅公布的集合房地产信托产品募集规模就超过1,200亿元,占信托资金总量近50%。
与基金争食的,还有迅速扩张的PE基金。根据好买统计,今年上半年仅公开披露成立的PE基金就多达60余支,募集资金总额超过1000亿,这还不包括数量更为庞大但无法纳入统计的民间PE资本。
显然,没有了财富效应,基金在这场资金争夺战中并不占据优势,因此,新基金发行演变为了行业的“内耗”。
有基金公司销售人员感慨,现在如此低迷的市场,都不知道该怎么卖基金了。公司的目标就是能够成立就行,实在卖不出去就让股东买5000万。其自嘲道,现在卖基金没啥“技术含量”了。据记者了解,近期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新基金发行异常艰难,该基金最后就是靠股东出手购买才得以成立。
“发新基金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好坏及渠道的配合程度,现在这个行情提不起投资者热情,加上银行渠道常年拥挤,大家还都挤破头去分蛋糕,公司的任务却不减反增……”沪上某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仍不住的开始抱怨,不断表示“压力很大”。
亏损基民:无处安放的期待
面对一再亏损的基金,基民想要保值增值的期待,无处安放。
没有了稳定的预期,基金业再度面临信任危机,乐观者说,大行情来了,一切都会好起来,但是,如果期待的行情没有上演呢,基金,又该怎么办?
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16日,今年以来,股票方向的投资基金几乎全军覆没,跌幅超过20%的基金达到了28只。
其中,标准股票型基金平均亏损13.55%,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亏损14.26%。偏股型基金中,股票上限为95%的偏股型基金平均亏损为13.04%,股票上限为80%的偏股型基金平均亏损为11.64%。灵活配置型基金中,股票上限为95%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平均跌幅为11.64%,股票上限为80%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平均跌幅为11.38%。
除股票方向的投资基金外,债券型基金的业绩也一片惨淡。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普通一级债基平均跌幅为3.99%,普通二级债基的跌幅为4.94%。
“市场表现不佳,基金缺乏赚钱效应是今年新基金销售遭遇寒流的主要原因之一。”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称:“这使得投资者对基金缺乏信心,购买意愿不强。”
好买基金总经理杨文斌认为,以一年的业绩论英雄有失公允。实际上,根据好买的统计,公募股票型基金从2002年到2011年4月底,平均的年化回报达到了17%,充分跑赢了通胀。但是,基金的收益波动过于激烈,从2007年到2010年,公募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27%、52%、70%和3%。面对异常动荡的市场,基金如何让投资者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预期收益,是值得公募基金的老总和精英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陷入亏损的基民,开始用脚投票,基金客户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出现了罕见的流失潮。
半年报显示,公募基金目前存量持有人总户数为9160.75万户,比2010年中期减少了804.87万户,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减少的346.72万户,成为公募基金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客户流失潮。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千万基金客户流失,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是一件非常严峻的事情。其严峻的程度远比基金公司亏损1000亿元要严重得多。基金公司要发展一个客户不知要费多少口舌,面对近千万客户远离基金,基金公司到了不得不反思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