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现实下,结构性减税已不是方向性的,而是操作性的。为防止结构性减税变成有关部门推诿塞责的万能辞令,需要在控制总体税负的规模,推动税收立法权和税法制度的统一,弃除“隐性税收”,使其法定化、公开化、透明化,提升经济造血功能等方面尽早取得实质性进展。
谭丰华
财政部9月1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全国财政收入7546.37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927.02亿元,增长34.3%。8月财政收入增幅较高,除受经济增长和价格上涨带动外,主要是清缴4月至6月石油特别收益金收入合计529亿元集中在本月入库,若剔除此项特殊因素,则增长25%左右。今年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74286.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9%。专家们估算,今年财政收入超10万亿几无悬念。
一路飙升的财政收入再次撩拨起了国人期待减税的神经。在我国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的形势下,无论对于国家大局还是民众个体,无论对于短期稳定和谐,还是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管是从公平角度还是效率角度,减税都善莫大焉。
先看一组数据:2000到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增长了6倍,当今世界难有匹敌者,而居民收入只从2000年的人均5800元,增长至2010年的1.8万元左右,增长不到3倍。我国2000年的税收收入占GDP比例为12.8%,即八分之一,而到了2010年末这一比例提高到19.5%,接近五分之一。许多专家认为我国整体税负不高,但多项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的税负程度与现有经济发展阶段不符,远远超过经济发展阶段相类似的国家的平均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全方位进入了“高成本时代”,利率、汇率、税率、费率“四率”,薪金、租金、土地出让金“三金”,原材料进价和资源环境代价“两价”九种因素叠加,推动经营成本直线上升,中小企业生存遭遇了巨大压力。据报道,以糕点和肉食经营为主的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全年净利润1.65亿,税负达1.58亿,基本挣1元钱交5毛钱税。对于众多中小企业来说,逃税,或者不逃,是个关乎生与死的问题。同时,我国现行税制对自然人的征管制度安排尚不健全,大部分高收入或灰色收入群体得以逃避应负税责,这不但对普通工薪阶层显失公平,而且产生了不可忽略的马太效应,导致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然而,减税却始终是个敏感话题,阻力不容小觑。未来无论是营业税变增值税,还是开征房产税、资源税、环境税,皆为明证。当前经济发展依然依靠政府投资拉动,需要不断增长的财政收入,而在实体经济造血功能日益萎缩的情况下,政府收入增长压力很大,这使减税遭遇更强大的阻力。另外,由于部门利益分割,不同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各有税收增减诉求,这无疑也构成了减税的阻力。
更重要的因素是税收观念。很多人认为,增加财政收入对于减小贫富差距以及改善民生、增进民众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古今中外的事实看,更多的财政收入并不会导致社会福利的相应提高,只有减税才能形成真正有长远意义的扶贫效应,才能提高分配的公平性,真正实现藏富于民,才能赋予民众对其财富终极的支配权限,拉动消费,实现经济内生、可持续增长。因此,应该反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这个机制保证了政府的调控能力,但结果是企业竞争力下降,民众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水平难以有效提升。
在当前的现实下,“结构性减税”成了财税等相关部门的响亮口号。笔者认为,结构性减税已不是方向性的,而是操作性的。为防止“结构性减税”变成有关部门推诿塞责的万能辞令,至少有以下三个问题需要正视。
第一,从概念上说,结构性减税,不是大规模、大范围、普遍性的减税,也不是简单的有增有减和结构性调整,而是着眼于从总体上降低税负水平。目前我国的税收制度存在结构性的不合理,但更重要的是总体税负过重。为此,首先要控制总体税负的规模,通过立法控制政府收入的上限,比如规定为GDP的某个比例,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结构性减税。有专家指出,宏观税负过重的问题不在于税负本身的高低,而在于能否规范预算之外的各类收费、能否更直接用之于民、减少不合理的支出与财政资金浪费等。这些看法没有触及当下税收问题的要害。
第二,结构性减税,需要增强税收立法。要做到真正的“有法可依”,收回税务部门不受限制的“解释权”。必须加强税收立法,推动税收立法权和税法制度的统一,弃除“隐性税收”,使其法定化、公开化、透明化,减少行政性因素干扰,实现政府与企业、个人之间税收利益的科学合理分配,实现税负的正义公平。同时,应通过立法手段厘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边界,规范政府的经济建设事务权能,最大限度地限制政府征税冲动,赋予市场与民间以本应有的经济自由。
第三,结构性减税,需要提升经济造血功能。结构性减税,降低总体税负水平,并不是削弱财政功能,而是通过税收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积聚经济动力、增强经济活力,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提升民众福祉。这意味着,结构性减税也需要改革税源、完善征收途径。在我国去年的政府收入中,有近三分之一靠卖地获得,很显然,这样的收入增长没有任何持续性。所以,实施结构性减税,就该切实鼓励创新,扶持创业,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提升工薪阶层收入及消费能力。提升经济造血功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结构性减税的应有之义,也是国家财税功能真正得以实现的必循之道。
(作者系媒体人,资深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