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市场逐步回暖 稀土磁性材料尽享双重红利
  • “新兴产业”的困惑:
    缺乏明确的新技术方向
  • 机构观点
  •  
    2011年9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特别报道
    市场逐步回暖 稀土磁性材料尽享双重红利
    “新兴产业”的困惑:
    缺乏明确的新技术方向
    机构观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逐步回暖 稀土磁性材料尽享双重红利
    2011-09-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宇琛 ○编辑 王晓华
      工人在展示钕铁硼稀土材料
      工人在晾晒钕铁硼稀土材料

      虽然被囊括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但稀土磁性材料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生产超过20年、技术成熟、市场稳定的行业。这个具有“新兴”面貌,却已渐渐显露出红海气质的行业,正享受着政策支持和市场稳定的双重红利。三、四季度,钕铁硼企业的经营业绩将大幅超越今年上半年。

      ⊙记者 朱宇琛 ○编辑 王晓华

      “现在行业内是‘人心思涨’,因为生意还是上涨的时候最好做。”9月上旬,中科三环高级副总裁姚宇良对记者说,下游企业希望原料价格稳定,“稳中有涨也可以”,但千万不要大起大落。

      就在此次采访之后不久,稀土市场企稳回暖的信号出现,部分大贸易商称当前价位合理,开始吸入部分低价资源。随后,包钢稀土国际贸易公司宣布,为稳定市场,公司开始以企业收储形式,用不高于90万元/吨的价位收购代表性品种氧化镨钕。

      稀土价格的企稳不仅为上游所期待,对下游企业同样是利好。若原料价格企稳趋势确立,订单逐步回归、企业开工率增加将可以期待。

      成熟的“新兴产业”

      在宁波韵升的钕铁硼烧结车间里,机器轰鸣。车间内虽然避免不了工业原料的气味,与稀土冶炼厂相比却和缓得多。经过熔炼、氢碎、制粉、成型和烧结这前五个步骤,一箱箱已经脱油的瓦状钕铁硼毛坯整齐摆放着,正在等待最后的加工和充磁。它们有的将被制作成极微小的手机震动马达,有的被组装进计算机硬盘中,有的则用作各类电机的核心元件。

      “我们是以销定产,中高端钕铁硼的订单一直都比较正常。”身着工作服的戴工程师在一台运转中的烧结机旁向记者介绍。

      稀土磁性材料,即我们现在熟知的钕铁硼,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工业化生产。这个包含了稀土元素中镨、钕、铽、镝的永磁体,因为体积小、重量轻、磁能级和矫顽力高的特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其中,消费电子、仪器仪表、电声电机、医疗器械等是最重要的下游产业。而在稀土价格还未暴涨前,玩具、麻将机、乃至服饰箱包中的磁扣,也有很多是钕铁硼制成的。

      稀土磁性材料是稀土功能材料的最大分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将受到政府的重点扶持。钕铁硼其实并非稀土功能材料中利润率最高的产品,稀土发光、抛光材料的毛利率都更高。但是,在其他功能材料或多或少遭遇技术或市场发展瓶颈时,钕铁硼行业始终显示出龙头风范。“短期内还看不到其他分支代替钕铁硼在稀土功能材料中的地位。”有研稀土一位资深专家对本报表示。

      稳坐头把交椅,成为在资本市场上备受瞩目的明星板块,钕铁硼靠的其实并非“新锐”二字。与外界一直以来对稀土材料“新兴”、“尖端”的印象有差异的是,事实上,钕铁硼是一个早已成熟的行业。

      “其实钕铁硼的技术和市场都已经很成熟了。”在宁波科宁达工业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中科三环高级副总裁姚宇良对记者说。科宁达是国内钕铁硼龙头企业中科三环最大的子公司之一。而姚宇良是科宁达的创始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入行。如今鬓发已略显斑白的他,见证了这个行业的起伏兴衰。

      “这个行业一直都因为太过专业而不为人所知,即使中科三环上市后,也很少有机构来调研。从去年开始,因为稀土产业备受重视,钕铁硼才真正进入大众视野。”姚宇良对记者说。

      我国的钕铁硼行业一直被称为“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只有部分大型企业才具备“中高端”的生产能力。若放眼全球,目前,日本和欧洲的企业掌握了有关钕铁硼应用的一线研发技术,国内企业则需要购买专利,获得出口全线。在此基础上,国内的部分产品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比如,宝马汽车用控制元件原先是国外垄断生产,现在中科三环也通过了认证,进入供货商名单。

      但若将视线收回国内,其实,“中高端”是一个相对模糊的界限,并不是壁垒森严。数位受访的资深业内人士介绍,所谓中高端、或者高牌号产品,“并非其他小厂不能做”。差别在于,大厂能够做到“质量更稳定,工艺更精细”。

      也就是说,若论及产品本身的差异,更多是因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造成的,并非依靠大量“独门秘籍”。但这看似细微的差别,在销售上却体现得十分明显。记者日前实地探访时,宁波地区钕铁硼行业正显示出两极分化:部分以中高端产品为主的大企业车间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而部分小企业却已经因为近期稀土市场持续低迷,流失了大量订单,整体减产50%。

      “轻薄节能”拥有更多市场

      今年上半年,稀土价格成倍飙升,让整个下游行业叫苦不迭。受限于原料成本上升太快,部分重要的稀土应用领域不再使用钕铁硼,转而寻找替代产品。比如,变频家电重新开始使用原本已被钕铁硼替代了的铁氧体;风力电机放弃直驱永磁电机,转而使用双馈式电机;核磁共振改使用低温超导材料等等。这对相关企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但也有一部分领域受到的冲击明显小一些。比如以硬盘驱动音圈电机(VCM)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以及汽车EPS转向电机等。“这部分产品由于强调小体积、轻量化,且钕铁硼成本在总成本中比重较低,具有更好的抗压性,成为真正的刚性需求。”以粘接钕铁硼为主要产品的银河磁体内部人士对本报表示。

      市场区域结构也成为差异之一。记者了解到,相对于国内企业,国外订单的萎缩量并不严重。虽然国内的风力电机企业因为原料涨价遭受了很大打击,但部分企业表示,出口到巴西、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风机订单,几乎没有影响。

      市场还一度有传言称,因为部分中小企业停产,大企业可以趁机吸收这部分流失的订单,增强业绩。但采访中,多家上市公司都否认了这个说法。他们表示,由于产品定位不同,类似麻将机、玩具等等低端产品的订单,“就算有也不会接”。

      “我们未必过多期望下游需求量如何扩大,更期望的是下游加快新产品研发应用速度。这样就能保障公司始终最快跟进客户新需求,汲取产业链最顶端的、利润最丰厚的部分。”姚宇良向记者解释。

      在部分一线企业看来,与其片面追求同类产品的放量,不如将注意力放在多变且高要求的最新应用种类上。这部分需求的绝对量未必最大,但利润空间最高,且受原料市场的波动影响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市场动荡,部分企业已经发现,“今年是最好的调整产品和客户结构的时机”。

      采访中,多家企业都表示,最为看好的下游行业为汽车业。目前,汽车EPS转向电机已经成为钕铁硼重要的应用领域。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备受业界重视。“日本已经开始量产电动汽车马达,虽然国内尚无生产能力,但相信会有很大潜力。”中科三环方面表示。

      其次是消费电子领域。计算机、移动电话等仍然将是最稳定的传统应用领域。

      渠道垄断让企业“易守难攻”

      行业的备受瞩目让众多资本趋之若鹜。产能迅速扩张近在眼前。

      中科三环2月公告,拟增发不超过2700万股,用于6000吨钕铁硼毛坯的扩产计划。

      而在宁波韵升花园式的厂区里,公司内部人士也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有三个厂区,第四期选址于宁波北仑区。

      此外,包钢稀土、厦门钨业、五矿集团等等企业均秉承“发展下游深加工”的理念,正在新建钕铁硼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在建的钕铁硼产能超过3万吨,而2010年全国的钕铁硼产量也只有7.8万吨。供应的大幅增长显示出市场对该行业的热情,但也引发了业内对供需失衡的担忧。

      “供应增速肯定大于需求增速。”姚宇良对记者说,按照现有的扩产速度,将来部分应用领域相对低端、没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将面临严峻挑战,“可能一批企业会倒闭。”

      采访中,部分业界大佬对此却显得神态轻松。他们的逻辑在于,这一行业特性决定了它很难产生绝对垄断型的大企业。也恰恰如此,企业对现有渠道的控制会相对稳固,客户黏性高,“守业容易创业难”。

      姚宇良告诉记者,不像其他能够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的周期性行业,钕铁硼属于典型的少批量、多批次产品,“零碎而分散”。以手机类产品为例,手机的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相应的由钕铁硼制造的零件尺寸、形状也在不断变化。可能同一个客户下一张订单要的产品型号就与上一张不同。因此,下游客户需要不停与上游供货商进行沟通,共同研发。

      “每周都会有客户上门,常常是带着技术人员。不直接为订单,而是和我们的研发部门对接,对新产品进行共同设计开发。”姚宇良说。

      “先期研发”的重要性决定了该行业的高磨合成本。越是产品技术含量高的客户,越需要通过一个很长的周期来完成对供应商的资格认证。而一旦认证完毕,形成供货协议,那么其后续一系列产品的更新应用,通常也会由同一家供应商完成,更换的可能性很小。部分企业与主要客户的合作时间超过十年,形成了长期的合作默契。

      这就像宁波韵升内部人士所说,目前在中高端产品中还没有出现明显的无序竞争,因为“大家尚在各自的阵地里和谐发展”。

      较强的客户黏性除了深刻影响销售市场的稳定程度,还决定了价格的谈判空间。

      上半年,尽管原材料价格飙升,但中科三环、宁波韵升等上市公司并没有同步提价,而选择从二季度开始逐步上涨,且价格也多为下游客户接受。提价效应将在三、四季度逐步显现。根据公告,中科三环三季度净利润将同比增长92.8%—203.4%;宁波韵升今年前三季度的累计净利润则将同比增长50%—100%。

      除了渠道垄断程度较高外,让龙头企业们不惧新进入者的原因还有一个:技术人员的短缺。

      “钕铁硼行业的产能扩张瓶颈,并不在于资金或者设备。除产品品质控制外,技术力量也是重要因素。”某钕铁硼企业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市场不缺资金,现有钕铁硼的生产设备又已经绝大多数实现国产化,因此设备和厂房都不成问题。但是,技术人员的短缺成为现阶段真正制约产能顺利扩张的重要因素。

      “虽然已经是全机械化生产,但钕铁硼在后加工阶段,还是有点类似于手艺活。没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很难达到最好品质。”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正是部分大型资源型企业希望凭借原料优势介入以钕铁硼行业,却始终不被业内看好的原因。“因为他们没有技术基础。”上述人士表示。

      人才的紧缺已经从业内频繁人员流动中体现了出来。几个月前,华东某大型钕铁硼企业副经理带领其团队集体跳槽至江西金力永磁科技有限公司,后者计划在2011年高性能烧结钕铁硼的产能规模达到6000吨。

      “没有人,只能靠挖角。”资深业内人士谈及此事认为,人才的培养并非朝夕之间。无论管理人才还是技术工人,都远远满足不了目前行业扩张的需求。现有大型企业借助原有基础“传帮带”,或能稍具优势,但新进入者想迅速与现有企业分庭抗礼,就难度颇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