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信息披露
  • 4:财经新闻
  • 5:信息披露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路演回放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对话
  • 工银瑞信曹冠业:挖掘潜力成长股 聚焦长期投资机会
  • 天地会有暴风骤雨 价值投资难免曲折
  • 手电筒、量化投资及概率
  • 世纪战“疫”
  •  
    2011年9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A12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 A12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工银瑞信曹冠业:挖掘潜力成长股 聚焦长期投资机会
    天地会有暴风骤雨 价值投资难免曲折
    手电筒、量化投资及概率
    世纪战“疫”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工银瑞信曹冠业:挖掘潜力成长股 聚焦长期投资机会
    2011-09-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涂艳

      ⊙本报记者 涂艳

      

      市场热点转换,不同的主题基金各领风骚一时间。08年金融危机后,后危机时代和经济转型期间主题概念涌现,大消费主题、新兴产业主题、节能减排主题、新能源主题、区域主题等在2008年以后持续演绎,契合相关热点的主题型基金的当期收益突出。

      近期,作为一只聚焦于未来长期机会的主题类基金,正在发行的工银主题策略拟任基金经理曹冠业认为,在未来3到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几乎所有的投资机会都不会偏离这几个方向:新能源设备制造与运营、改善人类生活品质与体验的消费服务、新材料研发和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异于那些转瞬即逝的一般市场热点,这四大方向所覆盖的行业里将有望诞生一批伟大的企业,他们所提供的技术、产品、服务可能会真正为人们带来福祉并改变我们的生活。

      他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并将继续带给人们生活、生产方式全新的体验,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方面的急速进展,未来的投资潜力巨大。以云计算为例,目前大众所有的文件几乎都存储于个人电脑中,将来通过云计算,一些数据的存取都可以放在一个公共的平台上面。这里面会产生一系列相关的运营模式,现在可以看到的最简单的商业应用就是微博。而在云计算建设初期,相关的设备包括光纤、云计算存储等都有可能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

      同时,曹冠业指出,该基金除了围绕上述四个主题外,还将关注事件驱动型机会,这五大投资主体各个权重将根据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深浅来进行各有侧重的分配,其中像新能源运营,消费服务,新型材料及其上游资源等辐射范围较广、影响较为深刻、方向也更为明晰的主题,将给予稍高的权重进行配置,以使该投资组合获得一个稳实的基础。余下资产则分至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特殊机会。

      海通证券有研究曾表明,曹冠业管理的工银稳健成长仓位调整相对灵活,风险调整收益同业优秀,同时行业配置能力较好,基金每季度的重仓行业战胜市场的比例较大,超额收益较多。相关季报显示,在2010年市场波动大,结构性分化明显,以金融、能源为代表的大股票始终没有表现,而以创业板和中小板为代表的小股票牛股迭出的行情下,该基金重点加强了食品、医药、批零等大消费类行业和战略新兴行业的配置,为组合创造了正收益。2010年4季度末,该基金增加了金融行业的配置,充分分享了金融个股在2011年1季度的估值修复行情;2季度末,又对金融行业进行了减持,保持了对大消费类行业的较高配置,3季度以来,大消费行业逆势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