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专版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观点·专栏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专版
  • 12:广告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股市行情
  • 20:市场数据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公司巡礼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人物
  • A11:基金·人物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农银汇理张惟:让主动投资插上系统化翅膀
  •  
    2011年10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11版:基金·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 A11版:基金·人物
    农银汇理张惟:让主动投资插上系统化翅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农银汇理张惟:让主动投资插上系统化翅膀
    2011-10-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宏

      在欧洲大型投资基金实战8年后,张惟回到国内,成为农银汇理基金的投资副总监。这位兼具海外和国内投资背景,兼有量化投资和主动投资经验的资深基金经理,如何带领农银汇理的投研团队走上新的台阶,无疑引人关注。不出所料的是,张惟对此构思已久,成竹在胸。

      

      ⊙本报记者 周宏

      系统化提升团队能力

      在农银汇理,张惟首先做的是引入一个在海外应用已久的一个“基金经理能力评价”分析模型。这个模型不仅能够比较精确地剖析基金经理在“时机选择”、“行业配置”和“个股挑选”三个投资环节的业绩表现,而且能够进一步将各种投资风格的把握、各个行业的配置能力、以及在行业和风格资产间切换的表现,以一个相对客观的结果展现出来,反映出基金经理投资的长处和短处。

      “没有一个基金经理是万能的。一个好的基金经理,往往是在擅长的领域内积极表现,而在不擅长的领域中谨慎防御。”张惟说,这个分析平台的好处在于,能够比较明确地指出基金经理擅长的领域和有待提高的领域,这对基金经理的日常投资能够起到很好的警醒作用。

      “每个基金经理都有其独特的经历和个人偏好。对于自己的投资风格也有认识,但未必是全面的。这个系统可以提示基金经理,在哪些环节可以加大投资的力度,而在哪些环节需要谨慎。”张惟表示,这个系统曾经在海外担当过250亿欧元的资产配置任务,历史绩效也是相当不错的。

      除了提升现役基金经理的认知和执行能力外,张惟更着眼于如何构建农银汇理投研团队的梯队和培养未来的基金经理。

      “对于风格已经成熟的基金经理来说,坚持他们自己行之有效的风格、方法和节奏是第一位的。新系统和思路的引入,更多是起到一个借鉴的作用;但对于新基金经理的培养来说,使用系统化的方法,效果将更为明显。”

      张惟说,如今很多基金公司成型已久的基金经理培养路径是:首先,公司筛选出优秀的行业研究员担任基金助理,扩大行业覆盖面;在经历一至两年历练后,再任命为基金经理。

      “这个过程,更多强调的是未来基金经理对行业知识的储备,但对于最关键的投资配置能力却很少涉及。以至于很多基金经理是正式任职后在岗位上才逐步积累的投资经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任基金经理业绩的波动。”

      而在农银汇理,所有的基金经理助理都必须着眼于实战——定期建立“模拟组合”,而且模拟组合的构建必须有书面的投资计划,从对未来市场走向的总体判断,到对行业之间的比较,板块之间的选择,再到个股机会的把握,等等。对模拟组合的评价分为事前和事后,事前评价是看投资思路和构建出的组合之间是否有矛盾,以及每个投资想法的配置是否合理。而事后则用全方位的业绩评估来衡量每个人的优势所在。整个过程严格而有序。

      “这个过程其实是磨砺一个人的投资思维、培养配置能力的过程。”张惟说,“在模拟组合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并不看重短期的业绩,关键看他们是不是能够把投资思路准确地反映在组合里,从接近实战的过程中培养能力总结经验才是目的所在。这样,等到基金经理助理正式开始管理基金时,他们就知道怎样应对各种复杂的市场状况,真正做到胸有成竹。”

      提升“专注力”和“信任感”

      农银汇理近年的业绩相当不错,那它投研还有没有提高的方向?“有,当然有。”张惟脱口而出。

      “首先是提高投资和研究各自的专注力。”张惟说,现在的买方投研团队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研究干投资的活,投资干研究的活。

      所谓研究干投资的活,就是研究员往往站在市场配置和博弈的角度推荐投资机会。比如,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研究员在推荐投资机会时的理由是,某只投资品种弹性比较大,“这其实包含了一个假设,就是研究员认为未来市场会涨,所以要推荐弹性大的品种。这是去干了基金经理判断大势的活了。”张惟说。

      而同时,基金经理也常常对于挑选“牛股”兴趣十足。直接去上市公司逐个环节亲自调研、反复核对行业情况。这其实相当于抢了研究员的工作。“基金经理最重要的工作应该是组合配置,这是基金业绩最有影响的部分,挑选牛股只能算是副业。”张惟说。

      张惟认为,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的“错位”有可能有几个原因。一方面,很多基金经理出身于行业研究员,在研究某些行业时,惯性思维地就冲到了第一线。另一方面,或许是人性的关系,投资和研究之间、买方研究和卖方研究之间的信任度,在基金业内仍然有提升的空间。

      “不少基金经理在做研究员时,往往抱怨投资不信任研究。但是,他们做了基金经理,也会习惯性地另起炉灶,自己直接下手挑选个股。这样的对比是经常有的。而买方对于卖方研究成果的借鉴和利用上,更是大有提升的空间。”张惟说,

      在他看来,团队间的互信、分工是提升投资效率的一个方向。“作为一个买方研究员,首要的工作是把关注的行业吃透,把行业里的核心研究员的思路和动态把握住,并及时传递给投资经理。这是首要的工作。”而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信任自己团队和外部的研究力量,尽量多地把精力集中于组合配置的“面”上,而把研究上市公司等“点”的工作交给研究员,也是提升业绩的一个抓手。

      张惟从海外经验来看,随着市场扩容和基金管理规模的扩大,单纯选股型基金会遇到规模的瓶颈,而最终基金管理会逐步走向团队合作、以及量化和主动投资风格共存、融合的方向。这个过程中,谁的团队磨合得好,方向明确,则发展的速度就更快。

      中国仍有高速发展潜力

      近一年海外唱空中国经济的声音不断,兼具海外和国内经验的张惟,对中国经济怎么看,无疑是个引人关注的问题。

      “中国仍然有十年以上持续高速发展的能力,相比欧洲,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只是前进中的问题。”张惟对国内经济的判断相当乐观。

      张惟认为,当前的全球经济,从欧洲到美国再到新兴市场都有各自的挑战。但相对而言,中国面临的挑战最为轻微。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中国目前面临通胀的考验,但这并不影响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发展的大局。

      “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依然存在。过去十年,中国高速增长的一个很重要的内生动力是城市化,未来十年城市化还是能够继续驱动中国的发展。中国农村腹地提升的空间巨大,这将构成中国经济的长期需求,越来越多人口的城市化也将支撑起内需的大格局。这个过程将是长期的。”他说。

      张惟认为,即便是目前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中西部省会城市,其周边地区、县市以下的乡村依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在中部省区的一些普通县城里,依然可以看到许多村镇的路面没有硬化,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城乡的差距仍然是明显的。这都构成了中国经济未来的提升方向。”

      张惟认为,中国庞大的人口和辽阔的国土,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纵深,也确定了未来的生产力解放的方向。而且,这个城市化过程注定是“渐进式”的。农村地区的逐步现代化、大城市卫星城的发展、城市化中后期的精细化发展、都将给未来经济提供很大动力。与这个大背景相比,现在大家的担心其实是局部的“小节”。

      “单从短期看,A股市场也确实看不到特别乐观的因素”,张惟表示,目前来看,国内通货膨胀形势仍然没有看到明显受到控制的迹象,这决定了政策调控在短期内很难放松。鉴于通胀压力关系到民生、社会安定,政府不太可能轻易放松。必然是看到通胀稳定到相当低的水平以下,才会有所放松。

      “由此,股市的资金面供应紧张的问题有可能会继续存在”,张惟说,鉴于股市没有赚钱效应,社会存量流动性的状况也不乐观。我们不排除超跌反弹的可能性,但是股市目前还是较为困难的时期。

      “中长期的经济发展仍然会看好的,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国内股市的投资价值已经开始体现,而消费是我长期看好的行业。”他总结道。

      张惟简历

      具有9年基金业从业经历,CFA,FRM,金融学硕士,管理学硕士。

      历任法国里昂信贷银行资产管理公司金融工程师、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经理、雷曼兄弟欧洲数量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经理,具有多年基金投资管理经验。

      现任农银汇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副总监、农银沪深300指数基金和农银策略精选股票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