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专版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观点·专栏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专版
  • 12:广告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股市行情
  • 20:市场数据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公司巡礼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人物
  • A11:基金·人物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无奈的沉沦 前三季度偏股基金无一正收益
  • 基金四季度投资前瞻:延续震荡 防御为上
  •  
    2011年10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基金·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基金·焦点
    无奈的沉沦 前三季度偏股基金无一正收益
    基金四季度投资前瞻:延续震荡 防御为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无奈的沉沦 前三季度偏股基金无一正收益
    2011-10-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丁宁
      漫画 高晓建

      ⊙本报记者 丁宁

      

      熬过了三季度艰难的股市岁月,基金经理依旧愁颜不展。在国内宏观调控政策持续、海外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形势面临严峻考验的背景下,公募基金不得不面对其在股市、债市、国内国外多个资产配置领域业绩大面积下滑的尴尬。

      

      折断的“跷跷板”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9月30日,纳入统计范围的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8.71%,偏股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7.29%,灵活配置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6.23%;数据还显示,同期指数型股票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6.00%。值得注意的是,剔除今年成立的新基金,目前市场上的偏股型基金前三季度无一取得正收益。

      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王群航对此表示,具有主动性投资风格的、主做股票的基金平均净值损失幅度超过了指数型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市场整体在主动投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同时,资产配置方面的失衡,多数基金重配中小市值股票,也是造成这种绩效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业绩下滑的阴影不仅笼罩在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偏股型基金头上,习惯上以低风险特征立足市场的偏债型基金今年以来的业绩亦是乏善可陈。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普通债券型基金(一级)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5.60%,普通债券型基金(二级)的平均净值增长率更是低至-6.48%。

      债基如此的疲软表现不仅打破了市场已延续了六年的债基整体正收益神话,也使得传统上“此消彼长”的股债跷跷板效应在这个多事之秋“失灵”。分析人士称,公募基金之所以出现此番股债双杀的惨淡景象,大环境不好是主要原因。

      以刚过去的三季度为例,国内股票市场跌幅加剧,上证综合指数下跌14.59%,上证A 股指数下跌14.60%,上证180 指数下跌15.69%,上证50 指数下跌15.33%, 沪深300 指数下跌15.20%,深证成份指数下跌15.02%,深证成份A 股指数下跌14.59%,深证100 指数下跌15.72%。

      而债券市场更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出现一系列动荡:新股破发潮、通胀节节走高、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引发流动性危机、城投债风波、企业债和信用债调整、可转债狂跌……黑天鹅屡屡掠过,使得原本属于相对低风险投资品种的债券型基金前三季度“惊魂不定”。

      “对于公募基金的业绩,我们需要合理与理性地看待。”王群航表示,囿于各个类型基金的主要资产法定配置仓位标准,如ETF通常是99%、指数型基金通常是接近95%,股票型基金最低是60%,混合型基金最低多是30%,债券型基金最低是80%,等等,基金的净值变化,必然会受到基础市场行情的影响。

      他认为,公募基金目前的业绩情况,小范围看是基础市场行情所致,大范围看是国家宏观经济、国际金融与经济形势的不好所致。“公募基金置身于其中,很多种类的品种根本无法出淤泥而不染”。

      

      失落的“船长”

      此次泥沙俱下,QDII基金感触颇深。新年前三月还一度高歌猛进的QDII基金,本以为能够在经历前番出海折戟的惨痛之后重挺腰杆,然而国际市场风云突变,再度出海的“船长”又一次面临风浪考验。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9月29日,前三季度纳入统计范围的26只股票型QDII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0.07%,跑输A股市场股票基金;不过如若考虑另外9只QDII(FOF)基金的业绩,其整体净值增长率为-16.35%。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35只QDII基金中,今年以来实现正收益的仅诺安全球黄金1只基金,受益于前阶段黄金价格的凶猛上涨,其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高达12.54%,这不仅在QDII基金中异军突起,在所有各类型基金中也是独占鳌头;而某只主投香港市场的指数基金则在前三季度净值下跌27.91%,暂时处于末尾;此外,目前仅有4只基金保持在净值以上,除了诺安全球黄金之外,还有交银环球、海富通中国海外和国泰纳指。

      分析人士表示,欧债危机的持续蔓延甚至愈演愈烈、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失态疲软、局部地区武装冲突等多方面因素加大了投资者对于世界经济走向的不安全感,引发了市场对于世界经济能否真正走出低迷的担忧,从而使得海外市场在前段时间特别是三季度以来持续大幅震荡,QDII基金业绩也是大受影响。

      “早先在做下半年策略时,就不看好QDII基金,”海通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娄静表示,外围市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经济状况,而美国经济现在正处于复苏和衰退的边缘,未来走势具有太大的不确定性,难以预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股债双熊、国内国际市场普遍低迷的市场环境下,股基、债基、QDII基金业绩纷纷掉头向下,而货币型基金则受益于货币政策持续收紧、资金面不断紧张、利率水涨船高,业绩有所抬升,成为“集体沦陷”的基金中唯一一个亮点。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货币市场基金(A类)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38%,B类基金平均净值增长2.54%,货基由此成为今年以来唯一取得整体正收益的基金品种。

      分析人士解释说,市场流动性紧张,同业拆解利率和回购利率高居不下,由此带动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不断攀升。

      

      频繁的“洗牌”

      从单只基金来看,在经历了前三季度市场整体震荡的折腾之后,同类型基金之间的业绩差距逐渐拉大。

      剔除部分新近成立的基金,在真正拥有今年以来“全时段”业绩记录的股票型基金中,表现最好的是鹏华消费优选基金,前三季度净值增长率为-6.35%,而排名暂时垫底者今年以来净值折损高达32.10%;混合型基金中,华夏大盘以年内净值增长-10.44%的业绩排列首位,某合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则暂时落后,年内净值折损-23.16%。

      偏债型基金间的业绩差距也不小,均超过10%。一级债基中,光大保德信增利收益A增长最快,年内净值增长率为1.37%,而某只增强收益债券则以-12.30%的表现排在末尾;鹏华丰收以-0.05%的净值表现排在二级债基首位,同类基金中暂时垫底的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仅为-13.84%。

      另外,混战之中,偏股型基金在三季度末的业绩排名较之上半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洗牌。统计显示,剔除今年成立的新基金,前三季度业绩排名靠前的偏股型基金分别是鹏华消费优选、鹏华价值优势、东方精选、新华泛资源、东方龙混合、华夏收入、东方策略成长、博时价值增长、华安宝利和博时主题等。

      不过,分析人士也提醒投资者,今年以来市场风格频繁切换,热点持续性存疑,因此暂时的业绩先后对于投资者择机并不构成太大的参考价值。“这个市场变化太快,一时的业绩领先或者落后投资者不必太过介意,仍然应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与自身投资风格相符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