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正懿 ○编辑 全泽源
随着新三板改革路径呼之欲出,各家投行争相挤入主办券商阵营。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截至9月末,中关村股价报价转让系统(即新三板)新添12家主办券商,而去年同期的新增券商数量仅4家。从资料看,去年以来,新三板主办券商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为新三板扩容“摩拳擦掌”。
9月27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告,经审核,授予爱建证券和民族证券代办系统主办券商业务资格,可从事业务种类为股份转让业务和股份报价业务。就在9月6日,华龙证券、首创证券和华安证券也获得主办券商业务资格。这意味着,上述5家券商获得从事新三板业务的“通行证”。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获得新三板主办券商业务资格的投行达12家,目前新三板主办券商总数已达54家。往前追溯,2006年初新三板开闸时,中信证券、申银万国、国信证券、银河证券、广发证券等11家投行首批获得主办券商业务资格,但此后几年新增数量较少,2007年—2009年,新三板年均新增主办券商数量仅约5家。
冷热交替的临界点在2010年四季度。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1至9月,中原证券、金元证券、华西证券、西南证券4家投行相继获得主办券商资格;而10月至12月,新三板主办券商新增 10家之多,由此,2010年新三板新增主办券商达14家。而从目前态势看,今年新三板主办券商的增量或将超过去年。
从政策脉络看,2010年开始,有关新三板扩容的消息不绝于耳,并在今年成为资本市场“一号工程”。该项改革最受关注的内容,包括试点园区扩容、引入做市商制度、向个人投资者开放等制度等。从时间节点分析,国内投行纷纷申请新三板“通行证”,显然是冲着新三板扩容的巨大商机而去。
但在眼下,新三板的主办券商多数亏损。据投行人士介绍,目前新三板的主办券商收入结构中,绝大部分是企业改制财务顾问费,另有少部分挂牌推荐费,此外就是再融资的中介费用,由于新三板交易不活跃,券商佣金收入非常有限。与A股IPO及再融资项目相比,来自新三板的业务收入更是显得微乎其微。
如今,随着新三板扩容前景,券商有望新辟盈利点。综合投行研报,一旦扩容新政实施,新三板可为券商带来交易收入(做市商和佣金收入),承销费用和注册费收入,直投业务收入等。如果引入做市商制度,为了避免新三板公司与券商“勾结”炒作股价,每家新三板公司应该需引入两家券商。比照国外成熟市场经验,做市商业务的利润一般占券商全部业务利润的40%—60%。而在承销费用收入方面,已有券商初尝甜头。2009年8月由新三板转登中小板的久其软件,IPO保荐人即为其新三板主办券商申银万国。资料显示,久其软件IPO募资4.1亿元,支付承销及保荐费1739万元。
目前,从大型券商到中小型券商,国内投行正不断招兵买马为新三板“热身”,同时争相与热门的扩容园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如一直深耕新三板业务的西部证券,新三板业务人员已达80多名,储备项目超过60个,并已对全国80余家高新园区进行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