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同华借道信托产品 模式创新折射PE募资趋难
  • 中概股“倦鸟思归”蕴藏PE投资机会
  • 中信产业基金
    向二级市场拓展产业链
  • 海外PE频频认购内资H股
  • TOM集团
    获和黄等22亿贷款融资
  • 三季度VC/PE喜中带忧
    募投创新高 退出显颓势
  • 主办券商猛增 投行跑步进场备战新三板扩容
  •  
    2011年10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公司·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公司·融资
    同华借道信托产品 模式创新折射PE募资趋难
    中概股“倦鸟思归”蕴藏PE投资机会
    中信产业基金
    向二级市场拓展产业链
    海外PE频频认购内资H股
    TOM集团
    获和黄等22亿贷款融资
    三季度VC/PE喜中带忧
    募投创新高 退出显颓势
    主办券商猛增 投行跑步进场备战新三板扩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主办券商猛增 投行跑步进场备战新三板扩容
    2011-10-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正懿 ○编辑 全泽源

      ⊙记者 吴正懿 ○编辑 全泽源

      

      随着新三板改革路径呼之欲出,各家投行争相挤入主办券商阵营。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截至9月末,中关村股价报价转让系统(即新三板)新添12家主办券商,而去年同期的新增券商数量仅4家。从资料看,去年以来,新三板主办券商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为新三板扩容“摩拳擦掌”。

      9月27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告,经审核,授予爱建证券和民族证券代办系统主办券商业务资格,可从事业务种类为股份转让业务和股份报价业务。就在9月6日,华龙证券、首创证券和华安证券也获得主办券商业务资格。这意味着,上述5家券商获得从事新三板业务的“通行证”。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获得新三板主办券商业务资格的投行达12家,目前新三板主办券商总数已达54家。往前追溯,2006年初新三板开闸时,中信证券、申银万国、国信证券、银河证券、广发证券等11家投行首批获得主办券商业务资格,但此后几年新增数量较少,2007年—2009年,新三板年均新增主办券商数量仅约5家。

      冷热交替的临界点在2010年四季度。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1至9月,中原证券、金元证券、华西证券、西南证券4家投行相继获得主办券商资格;而10月至12月,新三板主办券商新增 10家之多,由此,2010年新三板新增主办券商达14家。而从目前态势看,今年新三板主办券商的增量或将超过去年。

      从政策脉络看,2010年开始,有关新三板扩容的消息不绝于耳,并在今年成为资本市场“一号工程”。该项改革最受关注的内容,包括试点园区扩容、引入做市商制度、向个人投资者开放等制度等。从时间节点分析,国内投行纷纷申请新三板“通行证”,显然是冲着新三板扩容的巨大商机而去。

      但在眼下,新三板的主办券商多数亏损。据投行人士介绍,目前新三板的主办券商收入结构中,绝大部分是企业改制财务顾问费,另有少部分挂牌推荐费,此外就是再融资的中介费用,由于新三板交易不活跃,券商佣金收入非常有限。与A股IPO及再融资项目相比,来自新三板的业务收入更是显得微乎其微。

      如今,随着新三板扩容前景,券商有望新辟盈利点。综合投行研报,一旦扩容新政实施,新三板可为券商带来交易收入(做市商和佣金收入),承销费用和注册费收入,直投业务收入等。如果引入做市商制度,为了避免新三板公司与券商“勾结”炒作股价,每家新三板公司应该需引入两家券商。比照国外成熟市场经验,做市商业务的利润一般占券商全部业务利润的40%—60%。而在承销费用收入方面,已有券商初尝甜头。2009年8月由新三板转登中小板的久其软件,IPO保荐人即为其新三板主办券商申银万国。资料显示,久其软件IPO募资4.1亿元,支付承销及保荐费1739万元。

      目前,从大型券商到中小型券商,国内投行正不断招兵买马为新三板“热身”,同时争相与热门的扩容园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如一直深耕新三板业务的西部证券,新三板业务人员已达80多名,储备项目超过60个,并已对全国80余家高新园区进行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