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这轮危机的恢复可能需要十年——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扬
  • 改变我人生的十年
  • 李扬观点
  •  
    2011年10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特别报道
    这轮危机的恢复可能需要十年——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扬
    改变我人生的十年
    李扬观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李扬观点
    2011-10-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全世界正处于一种尴尬状况——

      发达经济体必须扭转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提高储蓄率,而储蓄率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更重要的是,提高储蓄率的过程本身是一个经济紧缩的过程。也就是说,为了治理当前的危机,发达国家需要提高储蓄率,但提高储蓄率反过来又会延缓治理危机的过程。眼下,发达经济体乃至于全世界正处于这样一种尴尬状况。

      几十年来,很多欧洲国家根本没有生产什么东西,比如意大利、西班牙,有多少叫得上名字的实体企业?但是欧美向全世界输出了各类规则、标准和秩序。

      

      

      经济危机意味着新的力量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危机很可能成为走向新格局的转折点。每次危机意味着新的力量调整,从实体经济和金融两方面来看,实体经济完全以发达经济为主导的旧格局已经渐入迟暮,未来广大的新经济体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过去每一次危机都会是跨国债务危机,每次危机都有债务危机,每次危机的恢复都有债务重整过程,每次重整过程都是发达经济体进一步掌控发展中经济体的过程。但这次不同了,欠债的是发达国家,债主是发展中国家。债权人是穷国,债务人是富国,而且是掌握着国际货币发行权的国家,这个制度改变起来就难了。

      

      

      利用全球战略调整做大做强——

      中国当前的角色是多重的,甚至是矛盾的。一方面,中国是现有国际经济格局的最大受益者,我们的发展和成长都是在这个格局下产生的,所以我们其实是愿意维系这样一套格局的;但同时,由于过去几十年中国在实体经济和金融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们不想再处于被人支配的位置,我们急于要改变这个经济格局。所以,我们要处理好这样的双重角色,促进国际经济和货币体系平滑地、总体上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紧迫性对于世界各国都是一样的,无非表现形式不同。我想强调的是,我们调整的紧迫性和西方国家是相同的,我们的挑战是能否抓住战略机遇期,能否利用全球战略调整的时期做大做强,能否比发达经济体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质量实现国内经济转型。

      

      

      中国应谨慎对待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III的核心是提高自有资本率,这其实也是帮助修复资产负债表的一个途径。巴塞尔III的精神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资产负债表。中国现在应该谨慎对待这一协议,如果中国真的实施巴塞尔III,那么多的资本到哪里去筹?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不能筹到这些钱就是一个不良的金融机构,就必须紧缩,就必须调整,所以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刻思考。

      (记者 朱周良 唐真龙 编辑 王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