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这轮危机的恢复可能需要十年——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扬
  • 改变我人生的十年
  • 李扬观点
  •  
    2011年10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特别报道
    这轮危机的恢复可能需要十年——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扬
    改变我人生的十年
    李扬观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改变我人生的十年
    2011-10-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唐真龙 朱周良 ○编辑 王晓华
      史丽资料图

      人物素描

      ⊙记者 唐真龙 朱周良 ○编辑 王晓华

      

      李扬是成功的。如今,他是中国金融界公认的领军人物之一,其在国际学术界也颇有名望。

      李扬更是幸运的。在安徽淮南的农村和县城的建筑工地摸爬滚打了多年之后,26岁的他在上世纪70年代末赶上了恢复高考之后的“首班车”。回首往事,李扬对他最初从本科到博士的十年求学之路感慨良多:“这十年的经历,为我以后从事金融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1年的9月,李扬出生在安徽淮南。15岁时,他被下放到淮南的农村务农两年。后来回城,他又当了5年多的建筑工人。尽管那段日子很辛苦,很卑微,但在李扬自己看来,正是这段时期的磨砺让他以后遇到任何挫折都无所畏惧,不会被困难吓倒。

      或许正是凭着这种坚韧不屈的意志,1977年,也就是高考恢复的第一年,李扬顺利地搭上了大学的第一班车,入读安徽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在恩师滕茂桐的影响下,李扬毅然放弃了继续攻读在很多人看来前途光明的政治经济学专业,而是选择报考了一个当时的冷门小学科——金融系的研究生。

      按照当时的潮流,理科最好的学生都去学数学,而文科最好的学生则都会选政治经济学。然而,在毕业于牛津大学的滕茂桐看来,当时中国已经进入商品经济时代,经济建设是中心,所以金融(当时称为货币银行学)是最有前途的专业。现在回想起来,李扬也十分敬佩自己恩师的远见卓识。

      在那之后,李扬又在复旦、财大和人大等名校师从陈观烈、王传纶等老一辈学贯中西的经济学家,接受了系统的金融和经济学理论训练,并在1989年7月获得人大财金系博士学位。自此,李扬得以在他的理论研究道路上游刃有余,出类拔萃。

      李扬在金融和经济领域的突出成就,从他历任的头衔就可见一斑。如今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同时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所长。凭借自己在金融学、财政学、宏观经济方面的深厚造诣和学术地位,李扬还兼任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等重要职务。

      在官方政策制定方面,李扬也扮演着重要的顾问角色。2001年至2004年,他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2003年前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大增,以李扬为首的社科院金融所专家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向中央提出了改变人民币汇率政策表述的建议,而后温家宝总理会见来访的美国财长斯诺时,首次提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的说法,这成为沿用至今的官方用语。

      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李扬也和其他中国学者一道活跃在国际舞台,频频出现在金砖国家会议及其他重要的多边和双边会议场合,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