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1:艺术资产
  • T2:艺术资产·新闻
  • T3:艺术资产·聚焦
  • T4:艺术资产·市场
  • T5:艺术资产·投资
  • T6:艺术资产·批评
  • T7:艺术资产·收藏
  • T8:艺术资产·大家
  • 中国艺术市场将进入盘整蓄势新阶段
  • 转向信号
  •  
    2011年10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T3版:艺术资产·聚焦 上一版  下一版
     
     
     
       | T3版:艺术资产·聚焦
    中国艺术市场将进入盘整蓄势新阶段
    转向信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转向信号
    2011-10-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邱家和

      ⊙记者 邱家和

      

      市场发出转向信号,是观察香港苏富比秋拍的结果所得出的结论:中国艺术市场从2009年秋拍开始的快速飙升阶段,已经在今年春拍告一段落;从今年秋拍起将进入盘整蓄势的阶段。

      首先应该说明的是,这是把香港苏富比秋拍当作个案进行分析后的推论。当前艺术市场处在一个行情发展的十字路口,媒体尤其是大众媒体上常常出现一些唱衰艺术市场的报道或评论,其特点是宏大叙事,以点带面、概而言之,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比如南方某报在国庆前的头版长篇报道,质疑的是天价纪录,却把不同性质的个案混淆在一起,把板子打在赝品上,武断地宣称中国艺术市场是“赝品帝国”。

      当前中国艺术市场引发舆论质疑的地方很多,但最集中的焦点还是拍卖场上的天价纪录。回顾这一轮艺术市场繁荣周期,从最早2009年春拍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到去年黄庭坚的《砥柱铭》手卷,再到今年春拍齐白石的书画合璧《松柏高立图》,几乎每一个天价都伴随着质疑和争论。其实,每一个天价的出现都带有偶然性,就像苏富比专家林家如所指出的那样,有不同的时间点,有不同的社会环境。因此,对这些天价纪录的认识,一定要采取个案分析的态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尽管每一个天价纪录的形成都是偶然的,但一系列天价所带来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尤其是去年年末,在黄庭坚《砥柱铭》打破4亿元大关、乾隆瓷瓶在英国伦敦郊区拍到5.5亿元后,有人甚至预言中国艺术品单件成交额打破10亿元关口的时间就在眼前。确实,这一系列天价纪录为人们画出了一条中国艺术品成交价过关斩将的上升曲线。而这背后,一方面是中国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大量新钱随着许多新人涌入艺术品市场,缔造着艺术品投资一夜暴富的财富神话;另一方面是艺术市场潜规则盛行,买家巨额竞投后拖延付款。直到今年春拍香港苏富比出台严厉的保证金措施,才算阻止了其恶性蔓延的势头。与此同时,天价纪录的冲刺也几乎同时戛然而止。和中国的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一样,中国艺术市场也是资金推动型的市场,市场的快速膨胀、市值的快速飙升都伴随着巨额资金的蜂拥而入。作为后起之秀,艺术市场正在重复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走过的老路,以成交额不断爆出天价纪录的方式完成市场快速膨胀的第一阶段。

      俗话说,“涨得快,跌得也快”。那么,中国艺术市场结束快速飙升的第一阶段之后是不是会迎来跌势呢?回答却是“不”!当前中国艺术市场的阶段性头部出现,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从艺术品市场内部看,供不应求仍然是高价作品市场的基本特点;从外部经济形势看,缺乏合适的投资渠道的现实,仍将推动巨额资金进入艺术市场。因此,上涨停止后,会出现蓄势盘整的局面,中间价位的艺术品会成为今后艺术市场的主角,也不排除个别好作品继续拍出高价的可能。然而,艺术市场要再拾升势,也许要到经济形势明朗后、到艺术市场出现新的炒作题材后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