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三问货币“两难”处境下政策会不会放松?
  • ■机构观点
  • 慎用利率工具 忌提准备金率
  • 小刘的
    坎坷房贷经历
  •  
    2011年10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特别报道
    三问货币“两难”处境下政策会不会放松?
    ■机构观点
    慎用利率工具 忌提准备金率
    小刘的
    坎坷房贷经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慎用利率工具 忌提准备金率
    2011-10-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丹丹 ○编辑 王晓华

      ——访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王晓华

      

      目前国内通胀压力未见明显减缓,物价下行不易。但同时,GDP延续下滑趋势,M1、M2同比增速降落至历史低位,局部地区出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样的“两难”困境需要主管部门对货币政策更多思量。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认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健的大局面不变,但是需要慎用利率工具,忌用法定准备金率工具。

      盛宏清认为,货币政策是权衡的艺术。央行的货币政策通常需要在外部经济走势、国内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的进度、国内各利益板块(国有企业、房产、中小民企、地方平台、银行、存款居民等)之间权衡取舍。

      从经济周期和居民存款利益角度看,我国的负利率仍在持续,似乎存在一定程度的加息空间。目前的通货膨胀1年基准利率在1.8倍的水平,历史周期均值为1.2倍的水平 。自2004年过热开始至今年再次过热的8年间,中国1年管制利率平均2.66%,3年存款利率3.75%,5年为4.13%,CPI平均3.13%,利率水平通过期限加权后可以与通货膨胀持平。目前通货膨胀在6.0%以上的水平,而1年存款利率3.5%,3年5.0%,5年5.5%,即使经过期限加权后也不易持平。

      从市场机构预期看,“我们利用1年和2年固定利率金融债对远期1年加息预期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机构预期未来1年内中国仍应加息约100基点。似乎也存在某种程度的加息空间。”盛宏清说。

      但是,盛宏清指出,负利率和机构预期是随通货膨胀走势动态调整的,而通货膨胀又是随内外经济情势和已经出台的紧缩政策累积效应变化而变化的。

      当前,外围经济环境不好,国内也面临经济回落寻稳、房地产调控、中小企业经营困境、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加大和民间借贷泡沫等诸多挑战。而且,从贷款加权利率和PPI的比较看,当前企业利益受到的高资金成本和高原材料价格冲击的压力都比较大。其实,企业利益最终决定居民利益和财政收入。尽管短期内通货膨胀压力还较大,但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诸多紧缩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以及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加强,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及预期压力可能逐渐减缓。

      更为重要的是,以往的加息动作发挥效应有一个时滞。在这个时滞阶段,盛宏清认为,需要更多地利用一些非利率工具部分替代利率工具发挥作用。当然,也不是绝对排除掉利率工具的再度使用。

      为此,他对未来货币政策取向的建议是:继续保持稳健的大局面不变,更多利用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等工具调节货币与信贷总量;利用差别信贷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贷款;利用汇率工具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膨胀;慎用利率工具;忌用法定准备金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