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价值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专版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电力设备行业分化明显
    券商建议精选个股配置
  • 上海证券:
    “结构性”政策积极
    提供间歇性反弹动力
  • 在筑底中反弹 在反弹中筑底
  • 新做空能量来自何方
  • 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
    网上定价发行摇号中签结果公告
  • 市场危中有机
  • 行业报告
  •  
    2011年10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市场·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市场·观察
    电力设备行业分化明显
    券商建议精选个股配置
    上海证券:
    “结构性”政策积极
    提供间歇性反弹动力
    在筑底中反弹 在反弹中筑底
    新做空能量来自何方
    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
    网上定价发行摇号中签结果公告
    市场危中有机
    行业报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在筑底中反弹 在反弹中筑底
    2011-10-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华鑫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陆水旗 ○编辑 杨晓坤

      ⊙华鑫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陆水旗

      ○编辑 杨晓坤

      

      美国经济的疲软与欧债危机的彷徨已经成为一个常态事件。在A股自身环境的诸多决定性因素中,我国经济在温和缓降中进一步推动转型也已经是一个常态,这是外部疲软的客观因素与自身转型的主观需求共同决定的。三季度GDP增速9.1%,前三季度增速为9.4%,全年预计在9.2-9.3%,均处于合理范围之内。未来几年中国“4-5%的通胀,8-9%的经济”总体仍将非常稳健。出口的底子、投资的惯性、内需的空间等决定了中国经济不可能出现“硬着陆”。对比当前欧美经济的疲弱与债务危机积重难返的境况,中国体制性的优势得到了更多体现。社会体制、经济体制决定中国经济不可能,也不允许出现硬着陆。只是在软着陆的缓降过程中实现逐进式转型。

      进入四季度,我们注意到除了以上常态性因素外,其他重要变量均进入了“拐点期”。

      一是,9月份CPI增速虽仍处于6.1%的高位区,但后期受翘尾因素大幅减弱、大众商品价格显著跌落、“猪通胀”周期消失、秋粮收割上市、10月9日起下调成品油价格等因素的共同作用,10月份开始的CPI会进入明显回落的轨道,我们预计10月份CPI将回落至5.5-5.6%,11月份CPI可能会“破5”,通胀的周期性拐点已经可以得到确定。

      二是,9月份M1增速已经下降到8.9%,进入了历史谷底区。历史上,M1增速前几次的谷底分别是1998年6月份的8.7%、1999年1月份的9.6%、2002年1月份的9.5%、2005年3月份9.9%、2009年1月份6.68%。很明显,M1增速低于10%可视为谷底区,M1增速是股市的先行指标,超前周期在1-2个月。此外,由于12月份起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远不足以对冲需补缴的存款准备金,存在下调准备金率的可能,结合12月份有超过万亿规模财政性存款的投放,意味着在“紧无可紧”之后,市场流动性形势也已进入一个拐点期。

      三是,虽然温和缓降的经济还不至于促发宏调政策系统性转向,但解决温州债务危机一揽子政策、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与财税政策、广交会期间温总理提出要加大对外贸企业信贷支持、出台落实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36 条”细则、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对企业持有2011-2013年发行的中国铁路建设债券利息收入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意味着政策面已经开始出现新的微调,已经处于中性趋松的拐弯期。

      四是,技术上周与月的重要时间窗均集中在11月份。A股历史上前两轮大周期调整均持续了16个季度,分别是1992年6月末1429点至1996年3月末的512点、2001年6月底2156点至2005年6月底的998点。始于6124点的大周期调整在今年四季度也将完成16个季度的调整周期。此外,今年A股年线收阴的概率已经很大,结合去年的调整将构成年线的两连阴,但在A股历史上还未曾出现过年线三连阴的行情,如果A股行情的这个规律还存在,则明年年线收阳是个大概率事件。因此,技术面也显示四季度行情处于一个转折期。

      五是,全市场A股的静态PE、按季滚动的TTMPE、一致性预期PE均已进入与2005年998点、2008年1664点横向比较下的历史底部区,行情整体均具有了足够的防御性,估值底已经或正在形成,也产生了明显的修复需求,A股的估值水平也已进入一个筑底拐点期。

      另一方面,虽然诸多行情主导因素已进入“拐弯期”,但在四季度可能还不具备产生逆转性行情的条件。一方面,2300点一线能否止跌成底还需作进一步确认,即使得到确认,之后还有整固的过程。另一方面,在较长时间内,政策面只是通胀与经济双下行趋势中的不再收紧,只是结构性松动还不会出现系统性转向。再一方面,市场还需要观察房地产行业资金链如何“过年关”,以及房地产景气度进入“寒冬”对上下游产业链影响的程度。又一方面,即使行情在四季度能结束熊市调整转入新趋势,也需要至少一个季度以上的熊牛转换期。四季度行情的整体基调可以定义为“在筑底中反弹、在反弹中筑底”。四季度行情的重要阻力是2600点,即使政策环境有所好转,四季度行情还很难有效突破2800点,行情的主要特征将体现在“底部构造”上。

      8月份以来的行业经济数据显示,行业景气度在从上游往下游显著下沉,结合经济转型的大趋向,内需与产业升级仍是投资主题选择的主要方向。此类主题股之前的估值并不便宜,但在行情底部阶段出现的补跌与恐慌性下跌,使得内需类与产业升级类主题股再次产生新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