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101:信息披露
  • 102:信息披露
  • 103:信息披露
  • 104:信息披露
  • 105:信息披露
  • 106:信息披露
  • 107:信息披露
  • 108:信息披露
  • 109:信息披露
  • 110:信息披露
  • 111:信息披露
  • 112:信息披露
  • 113:信息披露
  • 114:信息披露
  • 115:信息披露
  • 116:信息披露
  • 117:信息披露
  • 118:信息披露
  • 119:信息披露
  • 120:信息披露
  • 121:信息披露
  • 122:信息披露
  • 123:信息披露
  • 124:信息披露
  • 125:信息披露
  • 126:信息披露
  • 127:信息披露
  • 128:信息披露
  • 129:信息披露
  • 130:信息披露
  • 131:信息披露
  • 1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特别报道
  • A7:基金·焦点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圆桌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政策和估值“作对” 公募基金投资“步步惊心”
  • 淡化排名
  • 股市的投资信心与未来
  •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
  •  
    2011年10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政策和估值“作对” 公募基金投资“步步惊心”
    淡化排名
    股市的投资信心与未来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市的投资信心与未来
    2011-10-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国泰金牛创新基金经理 范迪钊

      国泰金牛创新基金经理 范迪钊

      A股市场最近的下跌或许和投资者担心经济下滑有关,但让A股市场从4月中一路下跌至今(上证指数跌幅逾750点)的原因,并不能完全由宏观经济来解释。某种程度上,市场持续两年多的疲弱已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总体上,今年的宏观经济尚处于正常的周期波动之中,通胀目前看来也已有所控制,但指数却创下了2年多来的新低,而且市场现在弥漫着严重的不信任感,对于任何积极因素都作出负面的解答。上市公司中期业绩上升超过20%,有人说“未来有下调空间”;市盈率已创新低,有人说“还没跌透”;大股东不断增持,有人说“是为了后续融资”......

      哀莫大于心死,此时我想起了08年金融危机时温总理说过的“信心比黄金更宝贵”。2011年的股市比过去几年都更加缺乏信心。

      不同投资者的信心来源不同。趋势投资者的信心来源于股价,只要股价不断上涨,他们的投资信心就会得到鼓舞。目前A股市场缺乏“赚钱效应”,趋势投资者的信心并不会强。

      政策信奉者的信心来源于政策刺激,2008年的四万亿政策是最好的例证。不过,在目前政府忙于宏观调控的背景里,股市投资者要从政策的信号中汲取信心,并不容易。

      对于我们这样,偏好自下至上、信奉价值投资理念的机构投资者而言,更多的信心来自于上市公司本身。从我们最近调研的情况看,这个市场并不缺乏投资标的。A股市场超过2000家的上市公司中,无论欧美如何风雨飘摇,无论宏观调控如何疾风骤雨,仍有相当一批企业家在踏踏实实的奋斗,仍有不少行业能够挣脱经济周期回落的“地心引力”而持续发展,他们的表现让我们对未来的市场具备信心,并有了冷静取舍的可能。

      我不否认中国经济目前有着许多的问题,经济结构的问题,增长方式的问题,资源环境制约的问题等等,但面对这些困难,我相信中国一定能够迎面而上。在传统经济模式中,中国是后进者,自欧、美、日、四小龙、四小虎往下,留给中国的只是残羹冷炙。而在新经济领域,除了美国一马当先外,其余差距并不大,因此中国的发展空间也更大。我们相信资本市场在未来十年,一定会反映出这样的潜力。

      从投资选股的角度,我们就是要顺应这样的时代大潮,重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投资机遇,尤其是那些需求巨大,但目前供给稀缺的行业。以医疗服务为例,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无论经济如何变化、无论刮风下雨,医院就诊总是人满为患。而国家目前也正在进行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允许各种民营资本进入到公立医院的改制之中,这其中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投资机遇。

      另外,我们跟踪研究了很久的安防行业,这几年也给了我们不少的回报。其实,只要观察一下身边就可以发现,伴随着政府对于城市管理要求的提升,监控设备的增多是很明显的。安防产业符合政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大趋势,并且具备较好的产业竞争格局,继续维持快速增长也是大概率事件。

      类似的行业还有很多,比如新媒体、影视制作、品牌消费品、保健品,等等,很多需求我们都可以从身边经历观察到,很多的品牌也能感知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正在驱动不少以前很小的行业出现确定性的高速增长,把握这样的趋势对于我们的投资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在这个缺乏信心、缺少信任的阶段,投资者与其靠天、靠人,不如靠自己。多关注些产业,多研究些企业,尤其是那些有实干精神、有创造能力的企业家,只有他们才能带来中国经济的未来,只有他们才能给予我们投资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