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A9:资金·期货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B125:信息披露
  • B126:信息披露
  • B127:信息披露
  • B128:信息披露
  • B129:信息披露
  • B130:信息披露
  • B131:信息披露
  • B132:信息披露
  • B133:信息披露
  • B134:信息披露
  • B135:信息披露
  • B136:信息披露
  • B137:信息披露
  • B138:信息披露
  • B139:信息披露
  • B140:信息披露
  • B141:信息披露
  • B142:信息披露
  • B143:信息披露
  • B144:信息披露
  • B145:信息披露
  • B146:信息披露
  • B147:信息披露
  • B148:信息披露
  • B149:信息披露
  • B150:信息披露
  • B151:信息披露
  • B152:信息披露
  • 欧洲高福利制度走到尽头了吗
  • 中国经济“去房地产化”大局初定
  • 既要加紧启动减税
    更要迅速推进税改
  • 国考:冷热对比如此悬殊
  • 强化市场监督机制对地方债的风险控制
  • “家教”的限度
  •  
    2011年10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欧洲高福利制度走到尽头了吗
    中国经济“去房地产化”大局初定
    既要加紧启动减税
    更要迅速推进税改
    国考:冷热对比如此悬殊
    强化市场监督机制对地方债的风险控制
    “家教”的限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家教”的限度
    2011-10-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孙 涤

      ——“虎妈是孟母吗?”之六

      孙 涤

      上期我们说的,一个人之所以形成有别于他人的(包括个性、学习能力、创意潜能、对他人感受的敏感性、与人互动的倾向等等)的性状(behavioral traits),约有一半来自基因遗传;在另一半统称为“环境”的因素里,家庭境遇占了其中的一半,而家庭以外的大境遇(社会文化等因素)占了余下的四分之一。为了便于理解,这个50%—25%—25%的结构,划分得相当粗糙,当然有伸缩调整余地 (比如不少人相信,智商有40%—75% 由基因决定)。但就教育而言,它所传递的基本信息是,一、长期进化的结果,人(脑)远非一块白板,不能任意重塑、无限教育; 二、个性的铸就和智慧的获取,遗传因素是决定性的。然而天赋(并不全都是可取的)怎样发挥和实现,尤其是怎样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可,即常说的“成才”,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socialization),环境因素举足轻重;三、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个性和人际互动的能力大部分是个体习得,而不是被教会的。儿童受伙伴团组(peer group)的影响往往超过家庭。

      上述三个信息,以及整个基本架构的判断,历来争议极大,甚至构成“问罪”的依据,常常痛遭围剿挞伐(罪名有“优生论”、“种族歧视”、“天才论”、“教育无用论”,不一而足)。

      首先,人是不是白板一块,是不是可以在上面随意涂抹“最美的图画”,或者擦掉已有的内容再改写“最新的文字”?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争执不断。人种经过数百万年特别是最后十万年的进化,发展到现今,人脑已大致已定,不可能说变就变得了的。人脑万一发生剧烈变异,结果多半也是负面的,比如器官变形、患癌症之类。考古和文化人类学积累了相当充分的证据,五千年以来人脑思维能力并没多大长进。现代人和苏格拉底、老子那个时代的人相比,也未见得更聪明些。假如用电脑来比喻,那么人的心智能力就像电脑运算能力,已由芯片以及已定的线路组合决定了。加载一些适用软件,功能只是增多了些边际上的改进而已。

      在教育,道理也一样。即使对一个孩子,在最微观具体的层次上,抚育也只能因势利导。以古代中国的价值观,人之初,性本善,并倾向于认定“赤子之心”白璧纯良。其实,任何一位母亲,只要平心静气地观察和比较自己的或邻人的婴孩,都会对儿童无限可塑这样的乡愿有所保留。

      其次,孩子的个性成长必须与社会境遇互动,数千年前的孟母就悟出了这层道理,虽然她不识字。孟母看到儿子的玩伴把小孟轲在往下拽,就知道“迁居”才是上策。营造家里的“优良”环境,不如择善地而栖息。正是靠大环境的互动促进,而不是通常所谓的孟母家教,孟轲才成为孟子的。

      现代调研分析也一再证实了孟母的逻辑:同伴圈子对学龄儿童形成个性人格的影响(所谓peer pressure),要比家庭和家教来得大。这一层发现也许让许多年轻父母失望:孩子既然是我所生,当然归我来塑造。父母望着自己可爱的小宝贝,雄心油然而生,执意要培养出一个小天才。

      可是很少有人这样想,我的配偶是我挑选的,改造那“另一半”,又有多少把握?孩子还不是自己选择来的,出生时自然带来了他自己的天性,虽然有你的一半基因,但和另一半基因怎样结合,却不再是你能控制的,更不是你能任意重塑得了的。回忆一下同胞兄妹,在一个屋顶下长大,个性差别与不同家庭的其他孩子几乎一样大。

      要明白教养是否有成效,“养不教”不完全“父(母)之过”。理解了“家教”是有其限度的,就会容易保持平衡的心态,既减少对自己的苛责,也减少扭曲孩子天性的压力。父母的责任虽说重大,却有限。父母所能做的,是尽量创造条件,把孩子的天性焕发出来;并尽量诱发孩子的潜能,把潜能集中运用到既能丰富自身生命又能丰裕人类福祉的地方。

      家教和同伴圈子,哪个在孩子个性的社会化过程里占更大分量?通常两者高度混杂,很难分别哪个影响更大。把这两种因素的作用分隔开来的有效方法,是观察同一个体迁移到崭新环境时是怎样接受全然不同的习俗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赴北美留学的群体生活,为此提供了绝佳的大规模检验场所。

      当年的中国内地留学生,年过三十拖家带口的不少,孩子四岁到十岁时赴美,很多完全没接触过英语和异邦文化。一个令人惊异的普遍观察是,小孩口音和口味的巨大改变,改变之迅速甚至在父母觉察之前。而口味和口音是人类最为牢固的两个习惯,对于接近成年的人,一旦养成就很难变更。以笔者的经验,从小学起学习普通话,同学里还有获得过普通话评比全国一等、二等奖的。但直到今天我一下北京的飞机场,在出租车上聊了没几句,司机就会说,你是从上海来的吧。直到今天,我一到上海必定会去吃大饼油条和咸豆腐浆,还觉得是种享受。然而孩子到美国后,用不了半年口味和口音竟全变了。

      (作者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学会(南加州)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