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通胀警报渐次减弱的背景下,中国通胀率虽已连续两个月回落,但长期形势依旧不容乐观,通胀中枢恐将有所上升。所以,尽管暂时性的形势好转带来了喘息机会,但应对通胀将是一场持久战。如将“微调”理解为“大转向”显然是误读。
程 实
从全球视角审视中国经济金融之现状和未来,在笔者看来,中国高层传递出的货币政策变化信息,“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这八个字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解读:因“危”而“调”,谓之“适时”;“调”则必“微”,谓之“适度”。自从中央银行诞生以来,其政策菜单上的两大主项就是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虽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政策制定者总是力求在两者间寻求趋势的平衡,每次政策调整,往往总是对应着“跷跷板”两端的失衡。这次当然也不例外。从全球看中国,一边是增长动力的相对减弱,另一边则是通胀中枢的长期上移,微调则是两相权衡之下顺势而为的理性选择。
一方面,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结构对比表明,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
具体而言,说全球经济“大衰退”虽有些耸人听闻,但“大停滞”似已难以避免。在经历了今年夏季的剧烈恶化之后,欧洲债务危机在本月稍稍停歇,德法在援助希腊方面的积极表现让市场情绪有所平复。由于预期在此前过于悲观,一系列新公布数据也陆续呈现出“超预期”特征,例如前天公布的5.7%的美国新屋销售环比增幅和1.7%的核心耐用品订单环比增幅,都明显优于预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一段时间经济形势改善仅仅是短期现象,债务危机的风暴在稍作停歇之后恐将继续肆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数据估算,明年,全球公共债务预估值将为59.025万亿美元,较今年增长5.92%,较本世纪初增长169.53%。而经过连续几年的危机,全球经济增长的潜在水平已有所下降。著名经济学家罗格夫研究了44个国家200年的债务历史,得出的结论显示,当负债率从60%至90%区间上升至90%以上区间,全球经济增长水平将从2.5%降至-0.2%,自2008年到明年,全球负债率恐将上升1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全球经济潜在增长水平可能已受到一个百分点左右的债务危机冲击。
中国经济的相对表现更加不容乐观。从现状看,中国经济增长与发达国家呈现出短期错配现象。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1%,低于前一个季度的9.5%;而同期美国GDP季环比增长年率则有望超过2%,较前个季度明显回升,日本经济也有望实现由负转正,只有深陷债务危机核心的欧元区依旧积弱不振。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力度的相对变化恐将弱于其他主要国家。据IMF最新预测,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估值为9.0%,较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同为金砖国家的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同期增长率预估值下降幅度则仅为0.3、0.2和0.2个百分点,欧元区增长率预估值下降幅度也同为0.5个百分点,美国和日本则甚至有望邂逅增长力度的小幅改善。再从风险构成看,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发展后,追赶已初显疲惫,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压力不断加大。昨天的《华尔街日报》有篇文章甚至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一些令人不安的迹象。
面对全球经济“大停滞”乌云压顶和国内经济的相对疲态,中国货币政策的应对略显不足。前期6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上调和1.25个百分点的基准利率上调,正在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容忽视的“滞后”紧缩影响。适时调整政策,实属顺势而为。
而在另一方面,从全球通胀和中国通胀的结构对比看,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仍需循序渐进。在全球经济“大停滞”的背景下,全球大通胀显然是个伪命题,近期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回落以及各国通胀形势的好转已提供了有力证明。而IMF的最新预测显示,明年全球通胀率有望从今年的4.96%降至3.66%。但值得强调的是,在全球通胀警报渐次减弱的背景下,中国通胀虽已连续2个月触顶回落,但长期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从横向对比看现状,IMF数据显示,作为金砖四国的领跑者,今年中国的通胀率预估值为5.5%,虽大幅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小于印度的10.55%、俄罗斯的8.88%和巴西的6.59%,表面上劣于发达国家,却优于其他金砖国家,但实际情况却未必如此。动态看通胀,中国通胀形势的相对恶化程度甚至劣于其他金砖国家。这种比较可以从两个维度展开。其一,小范围比较,今年中国通胀率预估值较去年上升了2.17个百分点,高于印度、俄罗斯和巴西-1.44、2.02和1.55个百分点的变化。其二,大范围比较,笔者将IMF提供的国别通胀数据进行排序,并比较其长期以来的变化趋势,结果,在183个经济体中,今年中国通胀水平排在第90位。而近10年、近20年和近30年,中国通胀率均值的全球排名为第160位、第110位和第110位。再看其他金砖国家,巴西近10年、近20年和近30年的排名分别是第67位、第6位和第6位;印度近10年、近20年和近30年的排名分别是第73位、第87位和第97位;俄罗斯近10年、近20年和近30年的排名分别是第22位、第14位和第17位。今年排位与近10年排位相比,中国上升了70位,巴西没有变化,印度上升了47位,俄罗斯上升了17位。
从纵向对比看未来,在回落过程中,中国通胀的绝对水平依旧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绝对压力依旧较大。更进一步,从长期看,鉴于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导致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食品价格上升的爆发点多而散,食品涨价不确定性广泛存在,居民消费的长期提升以及长期内跨境资本的净流入都将推升中国通胀压力,中国通胀中枢恐将有所上升。
所以,尽管暂时性的形势好转带来了喘息机会,但在中国,应对通胀将是一场持久战。货币政策的稳健基调还将维持较长一段时间,即便增长压力之下,政策调整势所必然,但调整过程将循序渐进,如将“微调”理解为“大转向”显然是误读。
(作者系金融学博士,宏观经济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