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人物
  • 6:人物
  • 7:人物
  • 8:人物
  • 9:观点·专栏
  • 10:公司
  • 11:市场
  • 12:市场趋势
  • 13:开市大吉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圆桌
  • 16:数据
  • 17:数据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特别报道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基金“把玩”规模的那点事
  • 业绩当犹记于心
  •  
    2011年10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基金·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基金·特别报道
    基金“把玩”规模的那点事
    业绩当犹记于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业绩当犹记于心
    2011-10-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涂艳

      ⊙本报记者 涂艳

      

      虽然之前我们列举了基金业绩和规模的种种怪相,但是把期限拉得更长一些来看,业绩和规模终究是要成正比例关系。持续的、稳健的较佳的管理业绩才是基金生存之本。

      此次公布的三季报数据显示,有不少公司正印证了上述观点。

      例如,今年公司整体申购比例最高的宝盈基金,三季度期间净申购10.86亿份,总份额达107.3亿份,净申购比例为11.26%。而相比一季度末时总份额94.85亿份,公司份额年内一直呈现稳步增长。

      不难理解,因为重仓蓝筹和消费,宝盈基金所有偏股型基金整体业绩排名靠前,其中宝盈泛沿海、策略和资源三只股票型基金均在三季度获得净申购。

      同样,今年股票投资业绩不错的鹏华基金,旗下鹏华50、鹏华成长和鹏华创新几只偏股型基金均得到市场认可,三季度获得比例分别达43.94%、30.87%和33.31%的净申购。

      “虽然今年偏股型基金整体亏损,但持有人基于对某些基金经理投资风格和能力,或抢反弹技术的认可,可能会出现一段集中申购的情况。”为此,招行金融街支行上某位陈姓理财经理告诉记者。

      然而,投资者对于长期业绩表现不佳的基金也用脚投票,表示了强烈离场的决心。

      三季报披露,三家“银行系”基金公司不幸成为基民集中抛售的对象。天相数据显示,民生加银、中银基金和浦银安盛三家公司三季度净赎回比例排名靠前,分别高达6.89%、14.25%和14.33%,远高于业内平均1.15%的净赎回率。

      其中,民生加银旗下股票和债券型共计5只产品全部遭到净赎回,并出现民生成长这只迷你基金;而浦银安盛除一只债券型基金外,其余5只产品也纷纷遭遇净赎回。至此,两家公司规模加起来不到50亿元,公司继续面临生存挑战。

      其实,这些公司仅是行业的一个缩影,基金行业管理资产规模不断缩水,其中净值损失远高于持有人赎回的规模价值。三季度末,62家公司的846只开放式基金总份额减少至22460.7亿份,净赎回261亿份。

      而行业管理的总资产规模从二季度末时的23606.5亿元减少至21303.8亿元,直逼2万亿。距离即使高点3.5万亿更是相差甚远。

      为此,业内人士评价,基金拼首发规模,尤其是今年盲目让新产品上线的做法并不明智,“规模如流水”,持续营销成本更高这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持有人信任的丧失,和对基金投资本源的无视。

      文中主要使用数据一览

      以下单只基金申赎情况

    名称 成立时间类型 所属公司期初总份额(份)期末总份额(份)净申购(份)申购比例
    申万优势20080704积极投资股票型申万菱信基金105670529.78457680135.31352009605.53333.12%
    信诚精选20090826积极投资股票型信诚基金1231876637 1532525878.2300649241.1924.41%
    信诚蓝筹20080604积极投资股票型信诚基金1402884589.61582002106.9179117517.3112.77%
    信诚成长20061127积极投资股票型信诚基金1870863785 2270287542 399423757.0621.35%
    宝盈泛沿海20050308积极投资股票型宝盈基金4478857871.15670190695.41191332824.326.60%
    宝盈资源20080415积极投资股票型宝盈基金379850721.6440422587.360571865.715.95%
    富国30020091216指数型 富国基金2820447991.94098991649.51278543657.645.33%
    博时现金20040116货币型 博时基金4714114813.11518925532810475140515222.21%
    博时30020030826指数型 博时基金13532304633139789290184466243853.30%
    东方保本20110414混合型 东方基金1440957180.11228899555.2-212057624.86-14.72%
    长盛同鑫20110524混合型 长盛基金3032111617.32536858232.3-495253385-16.33%

      以下是三季度偏股型基金业绩前五的公司(天相)

    基金公司净值增长率[%]
    东方基金-7.27
    新华基金-10.91
    长盛基金-12.4
    宝盈基金-13.32
    鹏华基金-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