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人物
  • 6:人物
  • 7:人物
  • 8:人物
  • 9:观点·专栏
  • 10:公司
  • 11:市场
  • 12:市场趋势
  • 13:开市大吉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圆桌
  • 16:数据
  • 17:数据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特别报道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拯救欧债思路有了根本转变
  • 三大监管机构换帅
    非常时刻艰巨考验
  • 欧元区首脑通宵“贴墙谈判”
  • 外论一瞥
  • 瞩望中国资本市场新一轮整体设计
  • 大企业员工身陷烦躁和焦虑中
  •  
    2011年10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9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观点·专栏
    拯救欧债思路有了根本转变
    三大监管机构换帅
    非常时刻艰巨考验
    欧元区首脑通宵“贴墙谈判”
    外论一瞥
    瞩望中国资本市场新一轮整体设计
    大企业员工身陷烦躁和焦虑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欧元区首脑通宵“贴墙谈判”
    2011-10-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伟一

      朱伟一

      国家首脑通宵开会的情况很少见。欧元区17国领导人这回可真辛苦了,峰会从10月26日晚上一直开到27日凌晨4点,才就强化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初步达成协议。这被视为拯救脆弱的欧元区成员国主权债务市场迈出的“有建设性意义”的一步。

      实在是问题重大,欧元已被推到危崖上。德国总理默克尔直言不讳:欧洲正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大危机。但此前以德国为首的国家要求银行将希腊所欠债务减少60%——行话是“消发”,金融机构坚不松口,一直死扛。希腊债券的交易价格仅为票面价值的 40%,银行死扛也可以理解,何况今年7月他们已同意自愿消发21%,并得到了政府的认可,现在还要将消发增至60%,如何受得了?这是所谓的“贴墙谈判”,即各方都背靠墙壁,无路可退,非达成协议不可。经过激烈争吵,最后总算达成协议:银行等私营机构对希腊债券的减计幅度确定为50%。

      对希腊债券的减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欧元区银行业的命运。德国总理默克尔身为女性,但面对国家大银行的压力,她比布什和奥巴马两任美国总统都更硬气,紧要关头,寸头必争。其实,与银行相比,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要强大得多:政府若真不施以援手,银行的损失更大,弄不好血本无归。至少在这一点上,在这位德国女总理的主导下,欧元区政府比美国政府做得漂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初,华尔街告急,白宫当时不惜任何代价救助,而华尔街大佬们则将许多有毒债务推给了政府,没有任何消发。

      当然,欧元区17国领导人的所作所为还只是救急,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欧元区仍是前景莫测。欧洲银行业对消发强烈不满,而对欧盟的决策者来说,这也确是个两难,如果银行业承担的损失过大,也会反过来加重欧元区的危机。现在,欧元区部分银行尤其是法国银行业势必面临着大量补充资本的需求。如果爱尔兰和葡萄牙也提出同样的减计要求,欧元区银行业承受的压力将更沉重。

      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希腊无论如何注定是要违约的,长痛不如短痛,还不如让希腊趁早退出欧元区。银行固然是有可能血本无归,但政府却可以省下钱来救助其他国家。即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到2020年,希腊所欠的债务仍然要占到其国内市场总值的120%。但值此危难之际,希腊又如何能够顺风顺水,平安抵达2020年呢?

      资本市场黑幕重重,水太深。由于大量发展资本市场,结果全面金融化,根本无法计算金融衍生产品的金额。意大利所欠债务到底是多少,连罗马政府也说不清。各方估计,约在1.9万亿欧元至2.6万亿欧元。可两个数字之间有很大差别,政府想要实施救助也很困难,新兴市场国家要来援手也容易上当受骗。

      金融危机背后都有黑手,欧元区债务危机焉能例外?只是,眼下就连欧元区政府都不知道,欧洲债务的信贷违约掉期交易方到底是谁,而华尔街在其中又扮演了何种角色?信贷违约掉期,就是金融保险,如果借贷方违约,出售信贷违约掉期方就必须向购买方付款。信贷违约掉期是场外交易,几乎不受监管。次贷危机发生时,就是这些信贷违约掉期弄得银行家们和监管者魂飞魄散。可是,2008年暴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到现在已经4年了,但金融监管仍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就在这次欧盟首脑会议上,银行就在威胁各国政府,如果消发50%或60%,就会被视为违约,成为“信贷事件”(credit event),触发信贷违约掉期的付款要求。德国倒并不怎么在乎信贷事件,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着急呀。法国是很担心信贷事件的,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把手正是法国人。

      在葡萄牙、西班牙和爱尔兰暂时稳住了阵脚的时候,意大利成了欧元区的一大软肋。欧元救助金主要就是为了保卫西班牙和意大利,在这两国金融出现重大问题时,用金钱设置“防火带”。但这些援助都附带新的苛刻条件,对贝卢斯科尼提出的各项要求是意大利的欧元区伙伴国更多干预的开始。这无疑将贝卢斯科尼逼向了窘境,他与他的执政伙伴北方联盟关于养老金改革的谈判未能打破僵局,民意直线下降可能逼得大选提前。

      本周末,20国集团将在法国戛纳召开主题为“新世界、新思维”的峰会。为了在首脑会议上有发言权,估计欧元区首脑会先劈出三板斧:希腊的债主消发;增加欧洲救助资金;以及各大银行再融资。现在,欧元区已就银行消发的事达成了协议,同时17国也同意将救助金从6100亿美元增加到1.4万亿美元,但具体如何筹款,各国领导还需要动脑筋、想办法。欧元区国家还商定,各大银行再融资的金额至少要达到1500亿美元。

      欧元区还会有许多故事,需下回分解。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