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人物
  • 6:人物
  • 7:人物
  • 8:人物
  • 9:观点·专栏
  • 10:公司
  • 11:市场
  • 12:市场趋势
  • 13:开市大吉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圆桌
  • 16:数据
  • 17:数据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特别报道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天治基金:紧跟政策走向 谨看反弹高度
  • 跳出“赌徒谬误”去投资
  • 警惕《华尔街》戈登式的贪欲
  • 从“墨守”到“墨攻”
  •  
    2011年10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A11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 A11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天治基金:紧跟政策走向 谨看反弹高度
    跳出“赌徒谬误”去投资
    警惕《华尔街》戈登式的贪欲
    从“墨守”到“墨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跳出“赌徒谬误”去投资
    2011-10-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汇添富基金 刘劲文

      ⊙汇添富基金 刘劲文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德国神奇章鱼保罗,它准确预测2010世界杯半决赛西班牙击败德国,缔造了世界杯战果预测六连中的完美纪录。而据《星岛日报》报道,一名“不信邪”的赌徒在保罗连中5次之后,坚定地认为它最后一次肯定中不了,从而押注德国,结果输掉历来世界杯最大额赌注五十万欧元,血本无归。

      “章鱼哥”的故事固然可能是一个有趣的巧合,但是这种赌徒的心态却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试问,一个股票连续三个跌停板之后,很多股民都认为其一定会反弹值得搏一把,你是否也是这么想的呢?

      这种想法对不对,其实可以通过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你拿一枚硬币,一连扔5次,如果这5次都是字朝下,这时,你还扔一次,你内心是否不禁会想,这一次应该是字朝上了吧。殊不知,不管你扔多少次,字朝下与朝上的可能性都是一样大的,各占一半。同时,硬币上一次出现的情况与下一次出现的情况是没有任何关联的,即上一次对下一次没有任何影响。为什么我们潜意识当中会有之前的想法呢?这其实是一种叫“赌徒谬误”的心魔在作怪。“赌徒谬误”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不合逻辑的推理方式,即认为一系列事件的结果都在某种程度上隐含了自相关的关系。

      在证券投资市场上,行为金融学也有关“赌徒谬误”的心理分析,简单说就是人们似乎总愿意相信在一系列随机事件发生之后,再度发生同样事件的机会将会大大降低,可惜投资市场的“黑天鹅”总喜欢不期而至。不根据具体经济周期和经济运行相关情况严格推理,只是简单认为市场涨得多了或是涨得久了就肯定会下跌,跌得多了或是跌得久了就一定会上涨,然后据此大胆进行卖出买入的投资谋利,这种投资实质是投机,风险不亚于赌博。

      例如,2008年10月28日,反映国际干散货市场景气程度的BDI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跌破千点,收报于982点,与当年5月20日的最高点11793点相比,下降91.7%,创下自2002年8月以来的新低。当投资者纷纷预言指数必会反弹时,11月,BDI指数在短暂的企稳之后又继续下探,11月28日收于715点,较前一个月又下跌267点,更是跌破创立以来的最低位。这一切,说明市场本身可能超出我们的想像力,现实的市场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妄想以赌徒心态去预测市场,其实是荒诞无逻辑的,依据“赌徒谬误”心理进行的投资也会因此一败涂地。

      人性的弱点往往是容易明白却难以克服。不得不承认,虽然很多时候投资者也会意识到这种心态其实是非理性的,但被市场行情冲昏头脑的时候往往会陷入这样的谬误无法自拔。证券市场上,不难看到,投资者在股价连续上涨或是多次投资获利后会变得小心翼翼,倾向于立即抛售持有的股票以锁定盈利;而在股价连续下跌或是投资多次亏损时又变得偏好风险,极不愿抛售持有的亏损股票而坐等上涨。一厢情愿地用一定时期内股价的变动来预测下一阶段股价的趋势,投资者受“赌徒谬误”的流毒可谓深矣。

      “赌徒谬误”确实可能是投资中挥之不去的一大心理障碍。对此,投资者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当市场的波动起伏周而复始地挑战你的心态时,学会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试图凭借简单的短期趋势来预估以后的市场。当然,你也可以尝试选择将投资理财这码子事交给长期以来业绩稳健的优质基金打理,让专业的基金经理去为你研究把握市场变化趋势,你所要做的,只是坚持长期持有不动摇而已。实践证明,长期投资的确是远离“赌徒谬误”不良影响的上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