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人物
  • 6:人物
  • 7:人物
  • 8:人物
  • 9:观点·专栏
  • 10:公司
  • 11:市场
  • 12:市场趋势
  • 13:开市大吉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圆桌
  • 16:数据
  • 17:数据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特别报道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券商激辩A股是否见底
    蓝筹股低估获普遍认同
  • 10月大盘低位震荡
    大宗交易成交花样多
  • 北京银行前三季实现净利78亿
  • 每日关注
  • 招商证券:
    银行股已具备较好投资机会
  • 上周主力资金净流入149亿元
  • 吴晓灵:中国不能走银根放松之路
  • 上市券商前三季盈利136亿
    弱市中“全能券商”脱颖而出
  • 活动预告
  •  
    2011年10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市场
    券商激辩A股是否见底
    蓝筹股低估获普遍认同
    10月大盘低位震荡
    大宗交易成交花样多
    北京银行前三季实现净利78亿
    每日关注
    招商证券:
    银行股已具备较好投资机会
    上周主力资金净流入149亿元
    吴晓灵:中国不能走银根放松之路
    上市券商前三季盈利136亿
    弱市中“全能券商”脱颖而出
    活动预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吴晓灵:中国不能走银根放松之路
    2011-10-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刘伟 ○编辑 朱绍勇

      ⊙记者 刘伟 ○编辑 朱绍勇

      

      “入世十周年峰会暨2011招商证券论坛” 28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会上指出,连续三年的高额信贷投放和货币供应决定了中国不能走放松银根之路。

      吴晓灵表示,我们国家连续三年的高额信贷投放和货币供应,决定了中国不能走银根放松之路。“现在大家都寄希望于放松银根,我认为绝对不能放松银根。09年9.6万亿的贷款规模,10年7.9万亿,今年中央贷款规模底线7.5万亿,平均一年8万亿的贷款规模,而我们07年的信贷投放是3.6万亿。”吴晓灵说,“我们之所以感到钱少,是因为9.6万亿的银行信贷和10.7万亿余额的政府债券,铺的摊子太大了,如果要想把那个时候铺下的摊子,继续全额完成,每年都得以十几万亿的信贷,是承受不住的,因此我觉得绝对不能走放松银根之路。”

      “中国不缺钱,缺的是资金合理流动的渠道和工具。当前融资的难点不是利率市场化不到位,而是金融管制太多。”吴晓灵说,“ 明确法律关系、发展资本管理市场是搞活投资渠道的重点。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动各类债券市场的发展是解决融资难问题的重点。”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不会宣布转变现有的政策框架。他指出,如果近一段时间欧元区“不出大事”,货币政策可能就不会宣布框架上的转变,即仍然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而财政政策可能会释放出“逐渐淡出”的信号,比如可能会宣布“在继续保证重点项目的同时,要着力引导经济的自主增长”等等。

      贾康称,中国经济今年增长将在9%以上,明年即使回落0.5甚至1个百分点,中国经济也不会出大问题。因此,政策并没有全面放松的必要。未来政策的重点将更多地放在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比如延续目前的定量宽松措施,出台更多对中小企业的实质性的扶持措施等。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表示,欧洲问题严重,中国花钱救欧洲的风险较大,“还不如把钱花在国内,用在救温州或者其他地方”。 陈东琪认为,中国现在救欧洲面临的很可能并不是所谓的机遇,而是风险。“我们的钱应该更多花在自己国内,比如社会保障,比如刺激消费、制度建设上,如果是要救欧洲的话,我想这个钱,还不如救温州。”

      陈东琪指出,中国经济的投资、消费、出口都在下降,政府要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就应该多花钱在促进扩大内需、增加消费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一是在企业,要有足够的利润流;二是在消费者,要有足够的可支配收入。因此,政府需要多做一些促进消费者消费、促进企业创新的事情,例如减税、税制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