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路演回放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广告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资金·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当前宏观调控选择面临五种困惑
  • 中国PE宜设立离岸基金进行多元布局
  • 经济分析需要严谨态度
  •  
    2011年11月3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当前宏观调控选择面临五种困惑
    中国PE宜设立离岸基金进行多元布局
    经济分析需要严谨态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PE宜设立离岸基金进行多元布局
    2011-11-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丹

      近年来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发展迅速。但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中国的PE要积极应对,通过设立离岸基金,规避市场系统风险,进行全球战略布局,同时要拓宽国内资金募集渠道,争夺财富管理市场,加强机构合作,实现退出渠道的多元化。

      ⊙刘丹

      

      最近几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在中国的发展处于黄金期,外资PE在外币基金基础上纷纷设立人民币基金,以分享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巨大收益。但是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都处于转折时期,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因此,未来几年中国的市场环境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另外,随着行业的急速膨胀,PE行业竞争同时加剧,未来几年PE将面临行业洗牌。因此,中国的PE机构要积极应对,加快拓展其在基金募集—项目投资—项目退出等各环节的业务渠道,并通过建立完善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充分认识风险、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在各个环节进行多元化战略配置,从而在行业竞争中更具优势。

      一、设立离岸基金,规避市场系统风险,进行全球战略布局

      尽管各国PE发展路径有所不同,但是近年来全球PE的发展在整体上体现出了全球化运作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需要跨区域配置资源。

      中国PE机构在发起设立人民币基金的基础上设立离岸基金,可以实现资金来源、投资区域、退出地点的多元化,规避中国市场系统风险。

      1、离岸基金的设立可以充分利用海外有限合伙人(LP)资源,拓宽资金募资渠道。海外大型机构投资者资金规模大,投资理念相对成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国外LP更注重对早期项目做长期投资。最近一年A股上市的外币基金投资企业从投资到上市所花费的平均时间超过3.5年,中值为2.8年。而人民币基金多是1-2年即希望企业上市,这与LP对GP的基金存续期的要求有直接关系。

      二是国外LP更加专业化,对一般合伙人(GP)的干预较少。因此海外大型机构投资者作为LP更具持续性,同时这些机构也希望参与境内企业红筹架构的资本增值。

      2、离岸基金的设立有利于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优秀项目,合理配置资源。外币需求的项目资源包括两部分。

      境内企业由于自身发展需要,具有海外上市融资需求,更适合海外上市或者企业股权结构属于红筹架构,人民币基金无法操作,则需要用外币进行投资。

      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海外企业出现资金紧缺,具有大量的融资需求和并购需求,为PE机构直接进行外币投资或协助国内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3、离岸基金项目的海外上市退出有利于规避中国资本市场系统风险。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进入加息周期,同时资本市场扩容导致股票整体估值水平降低,存在系统性风险。

      2010年10月开始,央行连续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逐渐趋紧。预计未来三到五年货币政策会更趋稳健。同时,在“十二五”期间,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将进一步吸引优秀公司上市,平均每年上市的企业将超过300家。其中,中小板与创业板将成为最重要的平台,创业板上市公司要争取在“十二五”末突破1000家。

      未来五年资本市场迅速扩容有可能使得股票估值水平整体降低。不同资本市场的周期不同,择机选择上市地点有助于规避中国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

      二、拓宽国内资金募集渠道,争夺财富管理市场

      困扰人民币基金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资金来源单一,结构有待优化。现阶段,我国人民币基金LP主要是政府财政(政府引导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获得其青睐的PE机构非常少)和民营资本(民营企业/富有个人)。

      PE机构一方面要以基金出色的投资业绩积极争取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作为基金的LP,以获取稳定的、长期的资金来源渠道,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争夺财富管理市场的民营资本和高净值个人作为LP。

      根据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11国内私人财富报告》,2010 年中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 62 万亿人民币,较 2009 年末同比增加约 19%,可投资资产 1 千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士数量达 50 万人,较2009年的32万人增加50%以上,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 3 千万人民币,共持有可投资资产 15 万亿人民币,较2009年的9.3万亿人民币资产规模增加60%以上。

      而据预计 2011 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将达 59 万人,高净值人群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18 万亿人民币。因此,随着中国高净值人群和私人财富规模逐年扩大,中国私人财富市场将保持迅猛增长势头,是金融机构利润主要增长点。

      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资本市场、外汇、大宗商品价格经常急剧变化,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富成为富裕阶层的迫切需求,高净值个人对财富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

      《2011国内私人财富报告》指出,在投资产品的选择上,以阳光私募、私募股权为代表的其他类别投资增速最快,2008-2010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00%,成为高净值人群的投资热点。此外,境外投资也成为高净值人群另一投资热点,2008-2010 年境外投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 100%,其中投资主要集中在香港。

      可以预见,未来走向财富管理领域的客户将以几何级数增长。这部分客户是PE资金的主要来源,将为PE市场提供充足的资金。

      三、积极进行行业、区域战略布局,规避行业风险和区域政策风险

      2005年以来,中国的股权投资产业开始出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创业板等推出之后,中国的股权投资基金无论是在募资、投资和退出规模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但目前股权投资基金过于追求短期化,过于注重拟上市企业股权投资项目(Pre-IPO)的投资。随着参与股权投资的资金越来越多,依赖Pre-IPO获得短期暴利的空间越来越小,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且随着上市发行管制的不断放松,业务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因此,从趋势上看,更多的股权投资基金将更多投向处于创业早期的企业,所以要尽早做好产业和区域投资布局。

      行业布局将围绕“十二五”规划中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进行,以规避行业风险和政策风险。区域布局应密切关注西部开发五年规划、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的规划,河北沿海战略、中原经济区、内蒙古区域等。另外重点关注新疆地区,因为全国对口支援如新疆、西藏等,连续支援10 年,政策有持续性。

      四、加强机构合作,实现退出渠道的多元化

      目前,首次公开上市发行(IPO)是PE退出最重要的途径。据清科集团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活跃,共上市490家企业。风险投资基金或股权投资基金(VC/PE)支持上市企业共221家,占总上市企业比例达到45%,其中海外上市增至72家,同比增长140%,国内上市高速增长至149家,同比增长217%。同时与VC/PE相关的并购案例也持续增加,达到91个,并购金额同比基本持平。

      “十二五”期间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链的整合、并购为PE提供了大量的重组并购机会,将成为PE投资重要的退出方式。另外,随着私募股权基金二级市场交易平台的设立,要素市场也在不断完善,PE退出渠道也将越来越多元。因此,PE机构要加强与不同金融机构间的密切合作,积极拓展多渠道的资本退出方式,实现退出方式分散化,以规避单一上市退出渠道带来的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