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产业纵深
  • 12:区域调查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资金频敲退堂鼓 风电产业“风光”难再
  • 海上风电扬帆 风险与机遇并存
  • 明年疫苗市场规模
    将达到120亿元
  • 前三季度“吃老本”
    造船业开始愁订单
  •  
    2011年11月4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产业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产业纵深
    资金频敲退堂鼓 风电产业“风光”难再
    海上风电扬帆 风险与机遇并存
    明年疫苗市场规模
    将达到120亿元
    前三季度“吃老本”
    造船业开始愁订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明年疫苗市场规模
    将达到120亿元
    2011-11-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宦璐 ○编辑 艾家静

      临近年底,我国疫苗产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向推动下,走得风生水起。

      10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重点项目安排投资规模约94亿元。

      市场人士估计,今年中国疫苗产业增速将达20%左右,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预计到2012年,我国疫苗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20亿元。

      政策面暖风频吹,疫苗企业也快马加鞭。本报记者昨日独家获悉,一家疫苗龙头企业正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负责出口业务的相关人员目前正在瑞士斡旋;此外,国内疫苗领军企业天坛生物也在11月1日公告称,大股东中生集团已完成改制,这意味着中生集团香港上市的步伐提速。

      ⊙记者 宦璐 ○编辑 艾家静

      多重因素助推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我国有疫苗生产企业36家,能生产预防27种疾病的疫苗,年生产能力达10亿剂;现阶段我国疫苗市场的规模大约为50亿元。

      从全球疫苗产业来看,未来几年预防疫苗市场将保持9.7%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长率,201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50亿美元以上。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疫苗市场将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之一,I类与II类疫苗市场分别保持15%与20%左右的增速,至2014年将分别达到100亿与230亿左右的市场规模。

      促使我国疫苗市场快速增长的因素有以下几个:首先,人口基数大、新生儿数量多、人口老龄化加剧;其次,国家重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制定并完善一系列相关法规,规范疫苗市场秩序;再次,国家不断加大对生物产业的投资和政策扶持。而在中生集团营销中心副总经理肖奇友看来,政策推动是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

      “中国疫苗市场增速高于全球整体水平,销售占药品比不到1%,远低于全球2.7%,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招商证券行业研究员指出。此外,老龄化等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潜在巨大需求和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稳定增长等因素,都将成为疫苗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期待重磅新疫苗

      在招商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看来,未来对中国疫苗产业来说,迫切呼唤“重磅新品种”,即培育重要急需新产品、加快研制和研发一批新的疫苗品种。

      “未来2-3年疫苗领域或有大量产品获批,竞争格局更趋激烈,价格战不可避免。”招商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指出,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优势,除了产品质量、工艺、价格有竞争力外,布局新型疫苗开发、建立高端技术平台是当务之急。

      而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传统疫苗高成长难度将越来越大,全球的疫苗市场将来要靠像辉瑞Prevnar这样的“重磅疫苗”来拉动,一旦出现一至两个“重磅疫苗”,整个市场将可能出现爆发式成长。

      历史经验也证明,重磅疫苗对产业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2009年H1N1流感爆发,流感疫苗厂商的销售收入大幅度增加,其中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巴斯德和诺华三家公司流感疫苗的销售总额在2010年上半年达到了64亿美元。到2010年,几个高品质的新型疫苗产品开始“发力”,辉瑞的Prevnar和默沙东的Gardasil两大品种,去年全年的销售额都超过了15亿美元。

      监管从严趋势不变

      尽管中国的疫苗产业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但从相关政策来看,监管从严的趋势并不会改变。

      华夏仲景负责人董先生曾经接到两个全球知名的生物医药公司想进入中国市场的咨询项目。“由于疫苗跟一般药物不一样,没法找代理商经销,政府对渠道的控制又十分严格。结果到最后,这两家公司都铩羽而回。”

      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严格的监管利于行业发展。业内人士称,“跟葛兰素史克、赛诺菲这样的巨头相比,我国的疫苗企业在研发投入、创新能力上存在相当的差距。”

      在中生集团营销中心副总经理肖奇友看来,我国疫苗行业的发展存在两大不足,而刚刚出台的《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有望补足“短板”。

      首先是研发能力不足,《规划》提出,支持具备研发能力的企业加强研发,尤其是加强手足口病等6种疫苗的研发。其次是规模化生产及应急保障能力不足,《规划》对此提出建设生产设施,对应重点项目扩产及提高疫苗生产装备水平。

      此外,《规划》还提出建设疫苗质控检验体系,疫苗研发能力与产能扩增都将获得间接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