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产业纵深
  • 12:区域调查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盘活“一湖清水”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功转型
  • ■产业看台
  • ■投资动向
  • 要“富”也要“绿”
  •  
    2011年11月4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区域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区域调查
    盘活“一湖清水”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功转型
    ■产业看台
    ■投资动向
    要“富”也要“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盘活“一湖清水”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功转型
    2011-11-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周鹏峰 ○编辑 艾家静

      两年前,只有小学学历的周文兵和众多鄱阳县周家村的农民一样,在外地打工,做过保安,打过短工,干过木匠,潦倒的时候甚至被骗入传销组织,为生存艰难奔波。如今,作为周家村内县政府唯一指定的游客接待饭店的老板,周文兵已经成了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规划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

      两年前,我国五大淡水湖中最大且水质最好的鄱阳湖并不引人注目,区域招商引资也举步维艰。如今,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接客,按项目负责人的话说,以前是找投资,现在是挑投资。“小投资根本不接,土地价格也翻了几番。”

      两年前,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这样一个并未被浓墨重彩渲染的发展引擎,寄托着江西省未来发展的期望。如今,在江西省发布的“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产业及生态工程招商项目册”上,光电产业、新能源、航空制造、生态旅游等16大产业共计拟投资总额高达8137.35亿元。

      两年以来,围绕“一湖清水”提出的远大愿景逐步实施、呈现。尽管仍有诸多劣势,也曾面临发展迷茫,但从一个沿湖村落——周家村的变迁开始,我们可以慢慢体会到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指导下,这片土地上演的转型记。

      ⊙记者 周鹏峰 ○编辑 艾家静

      一个村落的变迁

      每天早上5点多,周文兵就要骑着电动车到离家几公里外的埔田街买菜,还要联系熟悉的渔民,采购他们从鄱阳湖中捕捞的野生鱼,这已成周文兵所开饭庄的一大卖点。

      作为珠湖乡周家村唯一被鄱阳县政府指定的接待游客的渔家乐饭店,老板周文兵成为江西省鄱阳湖生态区域规划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

      眼下,规划中的“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开发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周文兵对饭店未来的收入充满信心。

      只有小学学历周文兵,像周家村乃至整个珠湖乡,抑或整个鄱阳县的大部分农民一样,曾在外地打工,足迹遍布东莞、深圳、宁波,做过保安,打过短工,干过木匠,潦倒的时候甚至被骗入传销组织,为了生存艰难奔波。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规划》,规划范围囊括南昌、景德镇、鹰潭三市,以及九江、上饶等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区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周家村所在的鄱阳县就是其中之一。

      批复指出,要把《规划》的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的重大举措,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

      对于江西省以及广大的江西“老表”而言,他们的生存状态将迎来一场大变局。

      

      “一湖清水”成重点命题

      “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这是《规划》获批时,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时任省长吴新雄提出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本质内涵。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至今保有最大面积可达5023平方公里;鄱阳湖更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每年都要迎接南来北往的300多万羽候鸟。

      如何盘活这“一湖清水”,成了《规划》的重点命题。

      根据《规划》,生态旅游被定位为江西省发展的重点之一。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副主任曹刚告诉记者,其实早在《规划》批复之前,鄱阳即已开始申报筹建湿地公园,《规划》的获批大大助推了项目的进展。

      令鄱阳县县长助理、商务局局长应美星颇感兴奋的是,借着与鄱阳湖同名的优势,伴随《规划》的获批,鄱阳的品牌也得以推广。“如今的鄱阳有个新名片——湖城,”据应美星介绍,鄱阳已经开始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并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不止如此,一系列扶持政策在《规划》获批后还相继落到了沿湖的多个乡村,周家村是其中之一,县及乡政府都有意把这个村打造成游客的重要接待点这一。

      

      旅游业、服务业齐头并进

      村民们回忆,两年前这个村里的水泥路有一段没一段,仅有的路也都是村民集资铺就,碰上下雨天就泥泞满地。现在,上面开始拨款,没有修的路都修了,连沿河路也都铺上了青草,村民不需要支付一分钱。

      村支书周文说,如今的周家村已经是县里有名的“生态文明村”,周文及其班子经常接待兄弟县、乡、村的来访参观,像周文兵这样的普通村民也开始尝到这“一湖清水”盘活后的甜头。

      曹刚告诉记者,湿地公园一边建设一边接待游客,仍有诸多待完善之处,但开放的第一年游客接待量已达30多万人,今年有可能翻番。据应美星介绍,仅国庆长假鄱阳接待游客量就超过63700多人,增幅高达325%。

      一些围绕旅游的服务业因此得以较快发展。鄱阳县原本旅馆床位仅有1000多张,但目前这一数字达到4000多张。

      “鄱阳还正在建设省内第一个五星级县级酒店,”曹刚觉得,这些都得益于有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