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产业纵深
  • 12:区域调查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盘活“一湖清水”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功转型
  • ■产业看台
  • ■投资动向
  • 要“富”也要“绿”
  •  
    2011年11月4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区域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区域调查
    盘活“一湖清水”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功转型
    ■产业看台
    ■投资动向
    要“富”也要“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产业看台
    2011-11-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产业看台

      光电、新能源已现过剩迹象

      崛起必然带来压力。鄱阳湖生态区域的产业发展似乎也难免遇到瓶颈。

      仅2009年,除了鄱阳湖区域规划之外,国务院先后批复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多个区域规划。

      如何脱颖而出成为江西及多个省区域规划建设需要思考的问题。

      南昌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刘耀彬指出,多个区域规划得以批复反映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导向的重大变化,“以前分为三带,东部、西部、中部,后来有沿线,如京九线、长江沿线,但这些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更为明显,所以‘十一五’后,区域规划开始落实到点,但点很多,就意味着现在各区域不可能获得像深圳特区那样的政策扶持,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和内涵,发展会很难。”

      在刘耀彬看来,鄱阳湖生态区域规划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并不明显。

      “其实我们现在重点发展的很多产业,比如光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已有过剩的迹象,区域之间的竞争早已白热化,而我们又处于劣势。”一位对当地招商情况颇为了解的人告诉记者。

      另一位来自政府部门人士也称,一些县市也随大流发展风能、生物质能,但实际并不具优势,产生不了经济效益。

      更何况作为欠发达省份,江西没财力跟江浙等发达省份拼。比如LED也是江西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但在江浙一带,不少地方对企业购置LED的核心设备MOVCD提供40%-70%的补贴,江西省财力显然难以匹敌。

      负责光伏产业招商的南昌国家高新区管委会招商局招商三处处长刘捷颇感压力,他说,光伏产业投资往往高达几十亿甚至上百亿,需要扶持,但江西比不过发达省份。

      据2011年鄱阳湖招商项目显示,刘捷总计负责三个项目意向性投资共计47亿元的光伏产业招商工作,“年初招商情况尚可,但二季度以后情况不理想,”刘捷说,因为债务危机,欧洲开始下调对太阳能的补贴,太阳能电池板每瓦已经从1.7美元跌倒了1美元以下。

      “现在上马的光伏项目太多,产能过剩,目前的竞争状态可能会进一步促进产业的整合与提升。”因此,刘捷对他负责的招商项目前景也保持观望态度,“要看明年,国家是否会有相应扶持措施,行业景气度会否恢复。”

      但也有很多人还是认为光电产业颇具前景。比如江西鑫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福清,在他看来,光伏产业过剩主要是产业链上游的过剩,相信随着进一步整合,行业前景不错。

      胡福清经营的公司由浙江鑫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落户在鄱阳工业园区,该企业的入驻带动了上下游共计8家企业的进驻,即使如此,胡福清还是认为这一规模只能算起步阶段。

      “目前光伏企业在江西还只是零星的开花,比如新余几个点发展较好,但还没有形成类似江苏光伏产业的集聚效应。”刘捷意识到,这也是在招商过程中,投资者所顾虑的一个问题。

      因此,现在南昌包括鄱阳工业园都倡导产业招商的概念,比如一个产业已有了下游企业,就注重中游企业的招商,同时拼服务,拼生态优势,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南昌高新区是首批生态工业园区,园区连着南昌地区最大的内陆天然湖泊瑶湖,“这样一比,优势就出来了。”刘捷说。

    水产品深加工大有可为

      尽管胡福清是搞光伏产业的,不过在他一直觉得,鄱阳或江西应该更好地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比如围绕鄱阳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大水产品深加工。

      “很多地方,比如浙江渔业就做得很好,但鄱阳湖却没有打开局面,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胡福清说。

      持有这一观点的还有水产品业的资深从业人员王瑛亮,他认为鄱阳湖至少50%的渔业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他甚至觉得在这里水产品加工似乎要被抛弃了。

      “因为生态环境好,鄱阳湖的龙虾最干净、最好,但没有做出品牌,知名度远不及千岛湖的鱼、阳澄湖的大闸蟹。”王瑛亮说,甚至因为缺乏知名度,公司很多养殖户把鱼都运到千岛湖,在千岛湖过个十几天就变成千岛湖的鱼出售。

      王瑛亮现任浙江远洋渔业集团旗下江西省鄱阳湖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舟山人,来江西鄱阳已经有八年了,公司2003年落户鄱阳,主营水产品加工企业,为江西省省级龙头企业。

      王瑛亮觉得江西省政府对待渔业的不够重视可从很多细节看出来,比如浙江有规定渔网要有多大,以便小鱼小虾在被捕过程中可以漏网生存,但江西没有规定,以至很多小鱼甚至鱼苗都会被打捞走。

      他觉得这需要江西省政府层面出台规定,而不是某个县,因为沿湖38个县,如果不统一行动,那么小鱼不在这个县也可能在别的县被捕。

      中国社科院区域和工业布局研究所所长陈耀认为,鄱阳湖不能放弃自己的这一比较优势,但他也表示,江西不重视可能与渔业对经济增速贡献有限有关,且鄱阳湖经常洪灾或旱灾有关,与海洋渔业没办法比。

      对目前鄱阳湖生态区域规划的产业布局,陈耀认为江西省经济发展程度不高,不应一下子都选择高科技产业发展,也要发展一些技术适中,可发挥劳动力优势的产业,产业布局上也要有所侧重,比如侧重已有优势的高新技术战略产业,同时还要尽可能减少对化工、纺织等产业的投入,有所为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