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特别报道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价值
  • 12:产业纵深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专 版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商品价格的资产化变异
  • 如何让ETF扬长避短发挥更大作用
  • 时间结构决定价值高度
  • 德法欲瘦身欧元区传递危险信号
  • “管家”“败家” 国企巨头触礁
  • “去房地产化”助力文化产业渐入佳境
  •  
    2011年11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商品价格的资产化变异
    如何让ETF扬长避短发挥更大作用
    时间结构决定价值高度
    德法欲瘦身欧元区传递危险信号
    “管家”“败家” 国企巨头触礁
    “去房地产化”助力文化产业渐入佳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如何让ETF扬长避短发挥更大作用
    2011-11-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桂浩明

      ⊙桂浩明

      

      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是近20年间发展起来的一种基金创新产品,它一般通过跟踪某个标的指数,复制其样本股,以构建投资组合并获取收益。ETF设计比较复杂,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则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买进了某个ETF产品,只要该产品跟踪的指数上涨了,那么产品的净值自然也会上涨,投资者也就赚钱了。这就可以避免选股方面的麻烦,实际上也就是可以基本保证投资者能够获取与指数同样的投资效果。在海外市场,ETF以其灵活方便以及管理成本低等多方面的优势,受到了广泛欢迎,规模增长迅速。

      我国推出ETF的时间要短一些,其基本理念也是从海外成熟市场引进的,但是发展很快,其跟踪的指数也从过去简单的成分指数发展为多个分类指数,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而在实践中,人们看到我国的ETF基金还成了大型机构投资者入市的重要选项,ETF基金也因此具备了反映大型机构投资者投资思路的窗口功效。譬如在今年9月,两市行情十分低迷,各方对后市普遍悲观。但就在这个时候,ETF出现了净申购,并且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了10月。果然,在10月最后一个交易周,股市出现了反弹行情。从数据上看,这些申购者大都算是“抄底”成功,取得了相应的收益。现在,已有不少普通投资者也开始关注ETF产品,特别是关注它们的申购与赎回情况,因为那里所揭示的大型机构投资者的动向,对大家很有参考意义。

      不过,现在的ETF产品还被挖掘出了其他功能,譬如利用买入一篮子ETF样本股,而后转换成ETF基金并赎回,以此来实现曲线的“T+0”交易,在股市存在一定波动的情况下,如此操作就可能带来相应的套利收益。另外,现在还有人利用上证180ETF和深圳100ETF与股指期货进行对冲操作,这同样可以抓住期限套利的空间获取一定收益。这样的投资模式,因为具有强烈的增加交易的效果而被认为功能性太强,因此尽管对交易量比较敏感的券商非常喜欢,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就未必有太大兴趣。更何况套利交易又与价值投资观念存在不小差异。但是,其所带来的程式化操作规则等确也有其自身的价值。在海外市场,程序化交易日渐活跃,已成市场交易中的重要手段。国内的ETF套利交易,如能不仅限于提高活跃度、增加成交量的简单考量,那么应该说是能打开新局面的。

      而ETF更大的发展机会,还在融资融券方面。众所周知,现在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解决的方法无非是将试点业务改为常规业务,将融资融券的标的有效扩大,实行转融通制度等等。而在这些方法中,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将ETF产品纳入融资融券范围。这样不但将显著增加融资融券的操作余地,也为ETF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当股市出现趋势性上涨行情的时候,买入ETF当然是好的选项,如能通过融资再多买入一点,就更好了,这样做的话,在管理上要比选择个股融资买入更加方便,操作上也更为简便。反之,当行情出现趋势性下跌时,也可以将ETF产品融券卖出。由于ETF的融券规模通常要大于不少股票的融券规模,因此将ETF作为融券对象,会大大提升融券的可操作性。而在这过程中,ETF本身的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会有更多投资者将其作为紧跟指数操作的对象。在某种程度上,ETF的申购与赎回,也就在相当程度上会对股市运行产生影响。

      当然,在看到ETF在证券市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大时,也必须承认,在股市还不真正具备经济晴雨表的情况下,ETF并不能解决提高投资收益水平的问题,它实际上不过是起到了让持有者获取市场平均收益的作用。另外,现在股市的结构化特征比较明显,ETF产品因为跟踪不同指数,也有可能因此而带来投资效果上的重大差异,所以,在ETF品种越来越多的时候,实际上也就弱化了它“赚指数就赚钱”的特征,因此也就有了明确的品种选择问题。还有,当ETF的套利操作为越来越多的券商所重视以后,股市成交量中的无效成交比例会无疑会有显著提高,这也会对人们研判量价关系带来噪音干扰。

      去年就有人说,中国股市进入了指数化投资的年代,言外之意就是要大量发展ETF。现在看来,这确实是一个方向,让ETF发挥更大作用,是市场的必然要求。只是对其中所形成的利弊得失,尚需细加分析,综合评判。

      (作者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