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产业纵深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专版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刘易斯拐点或许只是个幻觉
  • 盼“强制分红”制度消弭“铁公鸡”
  • 全心全意回报股东股市才能长久稳健
  • 缺少中国成分的全球市场经济注定跛脚
  • 睿聚集合年金,相伴金色之路
  • “新招”难解美国经济近忧
  • 增强分红新政的针对性、强制性和约束性
  •  
    2011年11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刘易斯拐点或许只是个幻觉
    盼“强制分红”制度消弭“铁公鸡”
    全心全意回报股东股市才能长久稳健
    缺少中国成分的全球市场经济注定跛脚
    睿聚集合年金,相伴金色之路
    “新招”难解美国经济近忧
    增强分红新政的针对性、强制性和约束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盼“强制分红”制度消弭“铁公鸡”
    2011-11-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谭浩俊

      ⊙谭浩俊

      

      上市公司吝于分红,一直是困扰监管部门和众多投资者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之一。在中国证券市场重建以来的二十多年间,尽管上市企业的数量快速增加、上市公司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规模越来越大,但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却一直非常吝啬。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90年末到2010年末的二十年间,上市公司从市场获得的资金总额高达4.3万亿元,但同期现金分红总额只有1.8万亿元,且70%以上都分给了大股东,普通投资者分得的红利不足30%,也就是0.54万亿元。

      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证券市场,“活跃”着一大批 “铁公鸡”。据统计,仅2010年既不现金分红、也不送股的企业就高达798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37%。到2010年末,上市时间超过5年、且5年内从未进行过分红的个股已高达414家。另据Wind数据的统计,近10年来(剔除今年上市IPO企业),有173家上市公司未曾有过一毛钱的现金分红,而这些“铁公鸡”这10年间的再融资金额近400亿。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虽然对投资者十分吝啬,但对自己却十分慷慨,大股东套现行为越来越严重。据报道,仅今年以来发布重要股东增减持公告的上市公司就有758家,合计净卖出股份数量为41.746亿股,为去年同期2.55倍,套现金额达到了619.96亿元。更为恶劣的是,一些企业在分红方案除权除息后的几天时间内,大股东就开始大幅减持。

      上市公司给不给投资者分红,如何分红,分多少红,不仅关系到投资者利益,也关系到企业形象,更关系到股市的健康发展。一家上市公司,如果长期不给投资者分红,或者只是象征性地应付一下,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就不可能好,久而久之,就会被投资者抛弃。近年来,不已出现了一些“铁公鸡”被投资者逐步抛弃,增发等融资得不到投资者响应,以至于多家上市公司融资计划泡汤的现象了吗?

      也正是因为对上市公司的分红行为没有相应的约束与规章,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股价和市值不靠业绩来支撑,而是靠炒作来维持的怪状。只要有人炒作,业绩再差的公司也能把股价炒得很高。反之,则股价就很低。这种怪状造成的最坏后果,就是投资者无法按照公司业绩判断投资的目标和方向,而必须“跟风”炒作,给市场投机和大股东套现等留下了不小的空间。

      所以,证监会将采取“强制分红”的办法,规范上市公司行为,提高上市公司的分红水平,不仅是一项十分明智、十分现实的举措,而且是一项利企、利市、利投资者的多赢举措。

      对投资者而言,“强制分红”政策的出台,由于给企业上了一道“紧箍咒”,不分红,就不能上市;不分红,就会受到相应处罚。企业自然会越来越重视业绩,重视企业的效益。而那些依靠炒作维持股价和套现等的企业,就在市场无法立足。那么,投资者也就不要再去跟风炒作,而是可以根据对企业业绩、成长性、市场性等的判断,选择投资的方向和目标形成良性循环。

      而从市场来看,由于“强制分红”政策的推出,企业不能再简单地依靠“书面业绩”来达到上市融资的目的,而必须投入真金白银,自然,“滥竽充数”者就不敢再想着如何上市了,而上市公司也不能不多想想如何按照市场规范去运作了。久而久之,市场就会变得越来越规范、有序。

      当然,要使强制分红政策有绝对的权威,仅靠在公司招股说明书中细化回报规划、分红政策和分红计划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在招股说明书中确认,凡长期不分红的企业,特别是没有现金分红的企业,可以延长或不允许大股东上市流通。另外,对长期不分红、又经常亏损的企业,勒令退市。规定不允许连续三年不分红的企业到市场再融资等。同时,要进一步规范信息披露制度,确保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准确、及时、有效。

      治市信号已经发出,上市公司漠视分红的顽症能否得到根治,且拭目以待。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