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下周解禁规模环比缩水逾四成
  • 理财新规或冲击资金面
  • 中银协:
    提高零售银行网点服务水平
  • 市场动态
  • 监管“拦截”超短期理财产品 开放式产品加速上位
  • 罗奇:全球经济再平衡仍处在早期阶段
  •  
    2011年11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下周解禁规模环比缩水逾四成
    理财新规或冲击资金面
    中银协:
    提高零售银行网点服务水平
    市场动态
    监管“拦截”超短期理财产品 开放式产品加速上位
    罗奇:全球经济再平衡仍处在早期阶段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监管“拦截”超短期理财产品 开放式产品加速上位
    2011-11-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苗燕 ○编辑 邹靓

      ⊙记者 苗燕 ○编辑 邹靓

      

      为了防止银行变相违规揽储,银监会相关部门此前以口头通知的方式要求银行控制短期理财产品的销售,同时限制最高收益率,但并未以正式文件的方式全面叫停。记者从部分银行了解到,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仍有发售,但规模较此前已有大幅缩减。各家银行发售的产品重点已转向开放式理财产品以及1个月以上,甚至更长期限的理财产品。

      据了解,今年9月30日,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强调不得通过发行短期和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此外,商业银行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依法合规地开展金融创新,不得通过理财业务规避审慎管理政策,变相调节资本充足率、存贷比、拨备覆盖率等各项监管指标,进行监管套利。监管部门同时要求,重点加强对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此次短期理财产品受控正是基于这一《通知》的要求。

      今年以来,银行普遍面临存款流失的问题,尤其是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的存款同比增速不到10%。其中,除了工行、交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北京银行外,其他上市银行存款在第三季度均为环比负增长,南京银行和华夏银行环比存款下降幅度已经达到3%以上。银行存款大战逐渐演化成通过发行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的违规变相揽储。有消息称,曾有银行7天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了6%,出现了长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倒挂。

      不过,记者昨天从多家银行了解到,目前1个月内的理财产品仍在发售。但收益率已明显降低,多数收益率低于5%。而不少银行目前主推的是开放式的理财产品。据一家银行理财部的人士介绍,开放式理财产品没有固定到期日,在产品开放期,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投资意愿随时加入(申购)或退出(赎回)。此外,不必像封闭式产品一样起息后认购金额固定不变,开放式理财产品在产品开放期,只要满足最低持有份额,可以随意增加或者减少投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