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产业纵深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承销商拉开
    新华保险预路演帷幕
  • 年关虽至热度未减 商业银行月内次债发行486亿
  • 一将难求 债基扩容拉大人才缺口
  • 期货业两大“并购案”正式获批
  • 万联证券:
    A股明年触底回升
  • 分级债基“中场休息” 未来走势仍可期待
  • 海外债情再度告急 QDII基金普遍承压
  • 信诚基金:
    大宗商品调整或提供介入机会
  •  
    2011年11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承销商拉开
    新华保险预路演帷幕
    年关虽至热度未减 商业银行月内次债发行486亿
    一将难求 债基扩容拉大人才缺口
    期货业两大“并购案”正式获批
    万联证券:
    A股明年触底回升
    分级债基“中场休息” 未来走势仍可期待
    海外债情再度告急 QDII基金普遍承压
    信诚基金:
    大宗商品调整或提供介入机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一将难求 债基扩容拉大人才缺口
    2011-11-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丁宁 ○编辑 张亦文

      ⊙记者 丁宁 ○编辑 张亦文

      

      随着债市慢牛行情预期的逐渐确立,以债基、货基为主的低风险基金产品扩容成为近期新基金发行、乃至明年基金扩容的重要特征,然而相较于权益类投研人员,基金公司在固定收益方面的人才储备更加“捉襟见肘”。债基基金经理普遍掌管多只基金,固定收益管理部门的大佬频繁跳槽,种种现象背后凸显的是行业在债基扩容过程中急剧扩大的人才缺口。

      

      普遍一拖多

      三季度末债市渐有起色,债市的回暖让茫然于人气乏善可陈的权益类投资基金销售的基金公司见到希望,一批低风险类基金产品火速上柜,以期在年末最后的时间冲刺。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发的新基金共有29只,其中债券型基金12只。而查看12只债基的拟任基金经理的相关资料发现,其中只有2名拟任基金经理只掌管现有发行新基金,其余10名基金经理都各自兼管着其余一些产品。

      据统计,包含在发产品,这10名一拖多的基金经理中,有3名掌管2只产品,3名掌管3只产品,3名掌管4只产品,兼任最多的1名基金经理同时管理着5只基金产品。

      分析人士表示,由于相较于权益类投资,债基和货基的投研成本相对少一些,有盈余能力的基金经理同时兼管几只产品也属正常;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从从事固定收益类基金投资的人员规模来看,部分公司目前只有2、3个基金经理,4、5个研究员,却要承担6、7只甚至更多低风险基金产品的管理,一拖多现象的普遍存在,显现的是行业在相关领域人才储备的缺失。

      

      “跟不上节奏”

      在业内人士看来,债基市场的迅速扩容以及行业在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的“跟不上节奏”使得当下固定收益投研人才成为基金公司眼中的“红人”。

      沪上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投资总监表示:“从大方向上讲,管理层希望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发展债市是大势所趋,这块市场孕育着巨大投资机遇;从操作层面看,管理层近期逐渐放宽了基金在固定收益市场投资的限制,债基投资空间大为拓宽;从业绩上讲,股市难有趋势性行情,权益类投资面临挑战,投资者乃至销售渠道都希望能够多推出一些风险小、收益相对有确定性的基金产品,这块市场很大。”

      “3年时间培养一个基金经理已经是非常速成的了,但是即便是这样的节奏,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也跟不上行业的发展。”北京某债基基金经理表示:“之前过于偏重权益类投资人才的培养,现在在‘哪方面都缺人’的情况下,债基这块的需求更加难以满足。”

      

      “先”声夺“人”

      前不久,汇添富基金成功从华富基金将其固定收益产品灵魂人物曾刚招致麾下,充实自身固定收益部门实力;没过多久,嘉实基金发布公告称,其固定收益部总监、嘉实稳固收益债券基金经理刘熹离职。

      “短时间内行业几位总监级债券人才出走,让人感觉业内对于固定收益领域人才争夺逐渐白热化。”北京某基金研究机构负责人表示:“十月以来共有10只债基、货基的基金经理离职,涉及调动的基金产品16只,而随着人才争夺的升级,这方面的调动或将更加频繁。”

      上述沪上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告诉记者,传统上基金公司都会从银行保险行业挖人,相对来说基金公司在薪酬和市场化管理方面都更具吸引力;然而随着人才竞争加剧,他们今年也开始招收应届生,进行内部培养。“虽然成长周期较长,招收应届生也是无奈之举,但处在行业爆发增长的前夜,多积累些资源也使我们有望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