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油粕有望止跌企稳
  • 浙商期货
    举办投资策略高峰论坛
  • 机构观点
  • 中国大豆进口需求有所恢复
    豆类价格短期弱势仍难改
  • 期指多方随波逐流
    拉锯状态难改
  • 期现指数
    短期或延续窄幅震荡
  • 浅议美元指数对黄金价格的影响
  •  
    2011年11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市场·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市场·期货
    油粕有望止跌企稳
    浙商期货
    举办投资策略高峰论坛
    机构观点
    中国大豆进口需求有所恢复
    豆类价格短期弱势仍难改
    期指多方随波逐流
    拉锯状态难改
    期现指数
    短期或延续窄幅震荡
    浅议美元指数对黄金价格的影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大豆进口需求有所恢复
    豆类价格短期弱势仍难改
    2011-11-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颖 ○编辑 杨晓坤

      ⊙记者 黄颖 ○编辑 杨晓坤

      

      近期出炉的11月份豆类进口数据显示,中国11月份大豆进口量创下2004年以来同期最高单月进口。这说明,持续萎靡的中国进口需求开始恢复。不过,专家称,欧债危机的蔓延及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将继续打压豆类油脂走势,加上目前豆类基本面偏弱,未来豆类油脂价格仍将维持弱势。

      11月中国大豆进口量大增

      日前,商务部发布大宗农产品进口信息(油脂油料)公告称,本期进口大豆实际装船194.84万吨,本月进口预报装船359.25万吨,下月进口预报装船116.21万吨。本期实际到港321.67万吨,下期预报到港241.33万吨,本月预报到港563万吨,下月预报到港417.54万吨。

      另外,本期豆油进口实际装船11.71万吨,本月进口预报装船14.06万吨,下月进口预报装船7.15万吨。

      数据显示,11月大豆进口量创下2004年以来同期最高单月进口,仅次于2010年6月的单月最高值,环比增幅超过47.7%,单月同比增加2.8%。

      对此,光大期货分析师赵燕表示,以上数据说明,中国进口需求开始恢复。中国大豆进口量在7月份创高后连续3个月回落,这和油厂压榨亏损及中国抛储抑制价格等有关。今年1-10月份,中国进口大豆的数量为4150万吨,同比减少了5.42%,但预计11-12月进口将恢复增加。

      “虽然从全年角度来看,中国大豆进口需求仍然低于预期。但从单月角度而言,中国进口需求的确在恢复。”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黄志强向记者表示。

      需求回暖难改豆价弱势

      正如业内人士说言,目前中国大豆进口需求确实有所好转。那么,是哪些因素导致需求回暖呢?

      赵燕认为,原因主要是中国压榨利润有所好转。中国油厂从去年下半年一直亏损,今年9月期间,粕油现货价格上涨,油厂亏损有所减小,进口开始增加。其实,正常中国每月进口需求量也差不多在450万吨左右,10月之前三个月减少是非正常现象。另外,11-12月是美豆上市的高峰期,中国自然也会增加采购量。

      黄志强告诉记者,11月大豆进口环比大幅增加的原因大致有:第一,2012年春节较2010和2011年有所提前,这导致节前备货需求提早启动;第二,四季度为豆类油脂的传统消费旺季,需求维持较高水平,11月前订单不断到港;第三,11月中储粮采购了50万吨美豆,对整体进口量有所贡献;第四,近期CBOT和连盘豆类油脂期价大幅下挫,且国内大豆港口库存略有下滑,部分贸易商有逢低补库的需求。

      按理来说,中国需求的环比增加,对CBOT豆类油脂本应形成支撑。不过,豆类油脂期价在9月底重挫后,仅出现小幅反弹,随即复又破位下行。

      对于持续走弱的豆类价格,业内人士认为,本轮的中国需求不及2010年和年初的预期,南美农作物播种加速,且大豆存在增产预期,同时,欧债危机的蔓延及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打压近期豆类油脂走势。

      “除连豆、连棕油相对抗跌外,内外盘豆类油脂破位后,未来数周继续弱势甚至下行的可能性较大。”黄志强表示。

      中长期来看,能够扭转豆类油脂期价弱势的主要因素包括:中国需求的持续向好,拉尼娜天气影响加剧,以及货币政策放松和欧债危机缓解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