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鹏华基金邀您关注
近日,人民币对美元在即期交易市场连续出现跌停,此事引起了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在此之前,在9月下旬至11月初,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市场也出现了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据一家大型银行的外汇交易员介绍,早在7月份人民币就已经出现了贬值信号。现在,市场上买入美元的力道很强,人民币贬值态势明显。
怎么来看这些情况呢?
有境内分析师认为,人民币出现贬值苗头、购汇盘巨大,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看空人民币,二是境内外购汇套利,三是避险需求。有境外分析师认为,中国出口贸易同比增幅下降,减轻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如果未来6个月中国出现贸易逆差,那么人民币升值将会告一段落。也就是说,除了金融因素外,中国进出口贸易以及贸易顺差趋势,也是影响当前人民币走向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今年的进出口增长情况看,近7个月来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处在下降通道中。10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5.87%,比去年同期下滑7个百分点。下滑幅度之大,为近年少有。另外,10月份中国贸易顺差已降至170亿美元,去年同期是272亿美元。因此,无论从短期趋势还是从顺差的绝对额看,人们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出现变化是很自然的。
那么,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这里先不谈这个问题,只是讲一讲明年中国外贸的走向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首先,从趋势看,受外部环境影响,近几个月来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处在下滑之中。相对而言,出口同比增长的下滑势头要高于进口。因此,一个基本的判断是:中国外贸顺差持续增大的势头已经发生改变。但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外贸从此就步入了持续逆差的通道?目前出现的这种状况又会产生什么结果?
第一,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余额巨大,是近几年被人们诟病最多的问题。现在,顺差开始减少,进出口趋于平衡,正是大家希望看到的状态,也是世界经济再平衡的结果。因此,最近几个月出现出口增幅下降和进口增幅持续大于出口并不是坏事。它可以减少因外汇收入大增而投放人民币的对冲压力,减少货币投放,缓解通胀压力。
第二,出口增幅减少,是否意味着外需市场萎缩?这是一个大问题。总的来看,由于中国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出口基数很大。在发达经济体存在滞胀危险、新兴经济体可能通胀加剧的情况下,一方面要保持较高的出口增长率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有刚性需求,预期这一块外需市场不会萎缩。
第三,中国出口产品本身也处在两方面调整之中,一是地域调整,二是产品结构调整。一些原本在东部地区生产的出口产品,正在向内陆地区转移,因此它的成本优势还在;产品结构的调整,除了产品本身的升级和加工技术的升级外,还有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增加。因此,这对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由此推论,进出口趋于均衡、贸易顺差减少,是政策调控预期的结果,不是坏事。中国巨大的生产能力,也不可能导致外需的大量流失,因此,中国外贸不会就此步入持续逆差的通道之中。个别月份出现一些逆差,不值得大惊小怪。
其次,在明年及今后,由于内外部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外贸将会改变过去那种高速增长的势头,进而步入平缓增长区间,出现缓慢而低速的增长。这对中国与世界来说,也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一方面,由于中国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基数巨大,过高的增长速度会消耗更多资源,这是资源和环境所不能承受的。因此,增长速度适当降下来,会减少资源与环境压力;另一方面,当中国的需求增速放缓时,将会改变市场对大宗商品价格的预期,有利于价格合理回归,这对中国和世界都是有利的。因此,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增速放缓,都是一件好事。
当然,中国毕竟还是一个人均GDP只有4000多美元的新兴市场国家,因此发展仍是第一要务。现在所追求的不过是更有质量的发展。由此判断,平缓增长的进出口贸易,将是既可行又有利的宏观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