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专 版
  • 8:专 版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圆桌
  • 13:特别报道
  • 14:特别报道
  • 15:专 版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版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2012投资展望 : 基金向左券商向右 机构策略分歧明显
  •  
    2011年12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基金·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基金·市场
    2012投资展望 : 基金向左券商向右 机构策略分歧明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2012投资展望 : 基金向左券商向右 机构策略分歧明显
    2011-12-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婧文
      高晓建 漫画

      2012投资展望 :

      基金向左券商向右 机构策略分歧明显

      2012年已近,基金、券商等机构投资者策略报告会轮番登台亮相。

      站在这个时点看,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作为卖方的券商对2012年的行情普遍乐观,而作为买方的基金对明年行情的展望则略显悲观。

      任何时候、任何时点,都会出现对于市场的不同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内外交困之际,国内经济的下滑是确定性的,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也正在进行中,市场底部区域的哪个点位最终成为“铁底”无人能准确猜出,对经济与估值的信心将成为决定市场走势的关键。

      ⊙本报记者 婧文

      牛市起点还是熊市中继?

      就券商策略而言,又见一致预期。

      多数券商认为,“经济底”会出现在明年一、二季度,随着政策放松稳步推进,大盘有望迎来一波趋势性反弹行情。

      在多数大中型券商看来,明年行情的演绎将呈现出“前低后高、先抑后扬”的走势,看空一季度,看多二季度。

      就上证综指波动区间而言,基本预期在2200点至3000点。其中,国金证券、渤海证券等最高看到3200点,申银万国、国泰君安、平安证券等最高看到3000点。中金认为,上半年冲至2900点,此后再行回落。

      不过,相对于券商的乐观而言,基金对行情的预判显得较为谨慎。

      兴业全球基金投资总监王晓明认为,“今年底至明年初市场投资机会不大,明年难以见到大的整体性机会,较大的反弹或最早出现于2013年。”

      “前期股市反弹主要是因为市场流动性相对放松,但是对未来流动性情况的预期则难以判断。”王晓明说,货币政策总体维持稳健,政策微调过程是逐步的,如先进行定向准备金率调整再过渡到信贷放松,是个缓慢过程,难以支持股市短期大幅反弹;其次,股市上涨缺少基本面的支持:今年二季度以来上市公司利润率增幅趋缓,三季度更为明显,预计明年一季度会出现企业利润率增速的低点。因此,“今年底明年初市场投资机会不大,明年不会有大的整体性机会,投资机会可能来自明年二季度及其后的政策博弈所带来的市场机会。”

      龙赢富泽童第轶认为,最近一两年,尽管指数表现不是很好,但是流通市值增长的非常快。如果大盘涨到3000点,流通市值就相当于过去4000、5000点的水平,这对资金面的要求太高了。

      童第轶认为,准备金率调低,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就会一下放开。接下来调控最多只有微调,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相应的,资金面紧张局面也将难以缓解。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很难会有什么牛市,最多只有一个大一点的行情。实际上,从股市的一般规律来看,如果绝大多数券商都看到3000点,那么,要么就根本到不了3000点,要么到了3000点只是开始。

      事实上,任何时候的市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出现,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外围环境不好、国内房产持续调控的背景下,经济的下滑是确定性的,货币政策的微调预调也正在进行中,市场底部区域的哪个点位最终成为低点无人能准确猜出,对经济与估值的信心成为决定市场走势的关键。

      摩根士丹利华鑫投研人士认为,经济增速下滑,工业企业利润也会下降,上市公司盈利相应下降,估值上升空间有限。因此股市可能有阶段性反弹,但难有反转,至少到明年1季度前很难看到大的牛市,股市将在经济下行和政策上行的扭力下震荡。

      货币政策的不同解读

      近期央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成为央行三年以来首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有意思的是,对于央行的这一举措,各基金投研团队理解各不相同。

      乐观派认为,从货币政策角度来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标志货币政策实质性转向的事件,并且一般情况下第一次下调仅仅是开始,因此市场乐观派强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代表着增量资金的出现,将一举改变持续了很长时间的市场存量资金倒腾的状况,基本上确立了底部。

      如深圳的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乐观预期,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向可望推动经济于明年一季度走出谷底。“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并预计目前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中也是最高的,即便经过此次下调未来仍有较大下调空间。同时,他们还推测,在财政政策方面,中央和地方都会有一定数额的超收,这也为未来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悲观派则认为,“政策底”不等同于“市场底”,即使政策实质性转向了,市场还会延续原有的趋势一段时间,并且举出了2008年底在存款准备金率首次下降之后市场继续下跌的例证。

      “存款准备金率的提前下调,反映了外汇占款正急剧下降、人民币开始贬值、热钱快速流出等经济现状。” 国联安宏观策略研究员吴照银预期,后续外汇占款还会继续大幅下降,存款准备金率还会连续下降,但都不会使流动性得到根本性改善,正如热钱大量流入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能消除流动性过剩一样。

      在吴照银看来,经济的下滑并不是靠下调一两次存款准备金率就可以解决的,政策调整能略微减缓经济波动,但并不能改变经济周期,政策不是万能的。吴照银认为,流动性略微改善与企业盈利下降,决定目前的市场是一个低位震荡市,在没有增量资金入场的情况下,仅靠场内的存量资金进行博弈,整体上仍然需要保持谨慎。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仅仅是应对10月、11月的外汇占款下降,若后期资金外流情况改变,存款准备金率不见得会持续下调。

      投资布局“多点开花”

      由于经济整体缺乏亮点,股市亦难有系统性机会,对于2012的投资机会,更多的基金经理倾向于寻找一些投资主题。其中,稳定增长的大消费、政策扶持的新兴产业,成为基金重点关注的主题。

      在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基金投资无疑更加侧重防御,寻找确定性增长的板块,显得更加重要。

      国联安研究总监王忠波认为,自2009年以来,市场不断在周期和消费成长之间纠结,总的来看,消费成长获胜的概率大一些,这实际上是经济转型大背景使然。周期类行业的估值修复或者能带来短期的超额收益,但判断失误的风险可能让投资者在中途倒下,这一点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认同。

      王忠波表示,未来会继续坚持精选个股和长期投资,在其看来,经济转型的重大机遇、企业成长的内生动力、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这些确定性的机会会长期存在,比“赌”某个时点来得更有吸引力。

      兴业基金投资总监王晓明说,未来的投资策略会首先以做绝对收益的思路配置稳定增长行业,如医药子行业、食品饮料、酒类、服装、军工等,但不能期望过高;其次,如果明年宏观政策出现调整,则关注周期性行业的表现。如果房地产调控政策有所放松,地产股会有较大反弹;第三,明年债市环境好于今年,地方债违约概率不大,实现稳定收益率的概率大,因此明年会采取灵活配置策略,包括配置可转债、企业债、定增、新股和进行套利等。

      对2012年的行业机会,信诚基金副总黄小坚认为,将更多来自两大板块——内需关联行业以及新经济为代表的产业升级。这些行业都是国家政策支持的,很多细分行业刚开始发展,或未来空间巨大。具体到个股,黄小坚认为,看发展空间,中小盘股更有活力,是由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决定的。

      南方恒元、南方盛元基金经理蒋峰则表示,对于2012年投资机会仍会按照上游行业看“资源稀缺性”、中游行业看“门槛高度”、下游行业看“品牌强度”的思路去选择投资标的。除此之外,他还认为可以关注结构转型中孕育的一些结构性机会,如农业、节能、环保等领域。

      交银制造基金经理黄义志认为,未来投资的布局重点,可以借鉴我国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方向以及刺激经济增长的财政支出的方向。在其看来,当前我国拟加大对节能减排、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而未来财政支出的方向可能会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今年前三个季度应投入却没有实施的项目,如智能电网、电信等;二是将“十二五”后续一些项目提前开工,其中农村电网、城市轨道交通、水利、环保、新能源以及信息化这几个方向的可能性较大;三是,家电更新升级、电子产品与汽车消费、服务及文化消费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内需的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