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专 版
  • 8:专 版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圆桌
  • 13:特别报道
  • 14:特别报道
  • 15:专 版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版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胡锦涛: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 11月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 深圳证监局:多举措提高
    基金公司内控有效性和权威性
  • 11月出口增速创9个月新低 贸易顺差大幅收窄
  • 在成长股中价值投资
  • 上证180等指数调整样本股
  • 明年宏观政策基调不变 更加突出灵活性——写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 今年净出口贡献率或再次为负
  •  
    2011年12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胡锦涛: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11月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深圳证监局:多举措提高
    基金公司内控有效性和权威性
    11月出口增速创9个月新低 贸易顺差大幅收窄
    在成长股中价值投资
    上证180等指数调整样本股
    明年宏观政策基调不变 更加突出灵活性——写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今年净出口贡献率或再次为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明年宏观政策基调不变 更加突出灵活性——写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2011-12-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丹丹 见习记者 郭一信 ○编辑 衡道庆

      ⊙记者 李丹丹 见习记者 郭一信 ○编辑 衡道庆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明年的经济大局如何“布子”,工作重点如何调整,宏观政策如何定位,这些众所瞩目的话题将一一得到解答。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实际上已为解答上述问题指明了方向。

      对于明年的宏观政策,这次会议明确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了2011年的基调未变。

      究其原因,从货币政策角度来看,明年经济走势尤其是外围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如果过早地全面放松货币政策,将给经济埋下通胀重启、资产泡沫重来的隐患,不利于经济平稳运行。而“稳健”二字内涵颇丰,短期内可引导货币政策在不确定的宏观大势里灵活变换,回归常态,长期来看则可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条件。积极的财政政策则可用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然基调不变,并不意味着具体政策一成不变。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发达国家复苏过程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并可能通过贸易、资本流动以及预期等渠道影响中国。从国内来看,随着经济增长向常态调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可能逐步显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政策留有余地兼顾不确定性。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要更加有预见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准确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作出预调、微调”。

      由此可以看到,明年政策的灵活性、预见性会甚于今年。

      货币政策将根据资本流动变化情况,灵活安排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工具;根据通胀水平、投资储蓄行为,合理运用利率等价格调控手段。同时,信贷方面会优化结构,加大对小企业、三农等支持力度。

      财政政策的空间或许更大,将更加有的放矢,突出对重点支出领域的投入力度。针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财政政策,仍将结合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多种手段持续推进。同时,针对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也将进一步加强。

      明年是充满不确定性、外需不容乐观的一年。为保经济增长,会议提出了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投资结构等政策思路。消费扩大依靠“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投资优化则依托“保障在建续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加强对企业投资的引导和规范”。

      明年亦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会议提出了四个“着力”,即“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由此可以看出,明年为兼顾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内需被摆上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扩大内需,需要财政“给力”。明年财政将加强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除了要达到教育投入占GDP比重4%的目标外,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水利建设等领域,明年也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深入推进经济转型,产业政策、区域政策也将密集推出。会议指出,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支持,引导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

      中央也未放松对通胀的警惕。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会议指出,要增强市场调控能力,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搞好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切实降低流通成本。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