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年终特稿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融资
  • 12:上证零距离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财政收入增加
    与居民收入提高如何平衡
  • 个体户的减税年
  • 岳希明:当下再分配环节
    难以有效调节收入差距
  •  
    2011年12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4版:年终特稿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年终特稿
    财政收入增加
    与居民收入提高如何平衡
    个体户的减税年
    岳希明:当下再分配环节
    难以有效调节收入差距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个体户的减税年
    2011-12-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见习记者 郭一信 ○编辑 王晓华

      ⊙见习记者 郭一信 ○编辑 王晓华

      

      在三年前本科毕业以后,小孙就干起了个体户,日常往返于家乡无锡和上海间,经营着批发零售丝巾等饰品的小生意,“不想给人打工,”小孙笑称,“自己给自己干怎么舒服怎么来。”

      而对于小孙来说,2011年确实可以称得上减税年。首先是8月开始实施的新个人所得税法,虽然此前作为一个小小的个体经营者,她对轰轰烈烈的个税工薪所得扣除标准上调争议兴趣不大,但此次新税法同时修改的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税率表,却大大减轻了她的个税税负。按照小孙现在每年年终11万元左右的所得,此次修改后的个税征收办法能使她以后每年少交八千元的个税。

      随后,11月底上海上调营业税和增值税起征点,也使她再次受益。调整后的起征点较原来上升幅度达到15000元,每月可以少交几千元的增值税,一年下来也能省几万元。

      “之前对于个体经营户的确存在一些税负过重的情况,”对于此前社会上有关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税费过高的舆论,小孙表示赞同,“主要是对我们核定征税的核定比例有些过高,但今年这两项减税措施能帮我省不少钱。”

      真正让小孙介意的,是她每年交的税收究竟能否让她得到相应的回报,“作为个体户最大的好处就是自由,但坏处就是我们在上海到现在都没有安全感,没有人帮忙缴纳社保医保,以后只能自己给自己提供保障。”

      事实上,小孙已有一个稳定的男朋友,但每当谈到结婚事宜时,未来在这个城市各类保障的不确定感都使商讨无果而终。“我们在这里交税,未来无论子女教育还是个人医疗却几乎得不到回馈,”小孙无奈地表示,“希望未来能够让我们更加切实地感到纳税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