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动力未来重组仍可期
⊙见习记者 王炯业 ○编辑 全泽源
2008年,原本主营业务为农产品深加工的S吉生化被航空动力借壳,变身为主营航空发动机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航空动力在发动机业务和外贸转包生产领域里保持了持续增长。除此之外,航空动力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航工业”)旗下的航空发动机相关业务的境内唯一上市平台,后续仍然存在资产注入的可能。
航空动力之前披露的2011年三季报显示,其主营业务收入保持稳健增长,毛利率有所回升。2011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89 亿元,同比增长约26%,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81 亿元,同比增长约30%。 据了解,航空动力的主营收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航空发动机、外贸转包生产、非航空产品及贸易,分别占到了营业收入比重约54%,24%,18%。不过,在利润贡献方面主要是航空发动机和外贸转包生产,分别占到公司净利润比重达到了约64%和26%。
在发动机方面,方正证券研究员指出,公司作为秦岭发动机总装厂,以及太行发动机35%价值部件提供商,该项收入预计将会稳步增长,并在国际环境变化莫测的大背景下存在超预期增长可能性。在外贸转包生产方面,航空动力在今年9月23日公告了公司与德国 MTU 公司签订超过1.5亿美元的长期采购协议,协议采购期为10年。国联证券研究员赵心指出,航空发动机产业链将继续快速向中国转移,并且将向更高层次发展。公司的外贸转包业务规模很小,未来发展空间仍然巨大。
除了主营业务,航空动力另外一个看点就是其未来的资产注入。此前,公司拟定向增发1.66亿股,购买中航工业集团、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拥有的与航空发动机业务有关的资产,即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的100%股权、深圳三叶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80%股权及西航集团拟注入资产和负债。但是,航空动力由于迟迟等不到批文,无奈中止重组。
对此,一位大型券商研究员表示,其实航空动力作为中航工业发动机相关业务境内唯一上市平台,这些资产注入是迟早的事情。
其实,在全球来看,航空发动机产业是高度垄断的行业。比如,美国的航空发动机企业只有GE和普惠两家公司,英国的航空发动机企业只有罗罗公司,俄罗斯的两大航空发动机企业为礼炮航空发动机联合体和留里卡-土星航空发动机联合体。东方证券研究报告认为,航空发动机行业属于国家战略行业,其高度垄断,有利于资源的集中利用,避免恶性竞争和重复开发。
还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上述研究员指出,在上述的资产注入完成之后,航空动力未来或许还有一个看点,就是中航工业旗下的另外一个发动机业务,即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沈阳黎明是中国第一家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目前主要产品:“太行”、“昆仑”航空发动机,系列燃气轮机和航空转包产品等。有券商指出,沈阳黎明作为三代机“太行”发动机整机的生产商,2010年销售收入实现过百亿,预计净利润超过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