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财经新闻
  • 6:专版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市场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广告
  • 13:圆桌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2012风险与机遇相伴而来
  • 2012基金业四大悬念
  • 2012机遇或许在最悲观之后
  • 2012明星机构策略盘点
  •  
    2011年12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2012风险与机遇相伴而来
    2012基金业四大悬念
    2012机遇或许在最悲观之后
    2012明星机构策略盘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2012基金业四大悬念
    2011-12-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宏

      

      2012年的基金行业一定会有许多悬念,但对于行业整体景气影响巨大的应该不多,以下是几个尤其关键的方面,或许也是投资者最关注的,我们将它们一一列出。

      ⊙本报记者 周宏

      悬念一:基金业绩会否依旧低迷?

      2011年的基金年终业绩,至今已基本落定。股票基金20%上下的亏损,应该是历年来仅次于2008年后的糟糕表现了。而货币基金则创下历史最高收益率,(这个收益率甚至超过2005年的时候!)这样的业绩会否在2012年延续呢?值得关注。

      回顾年初,相信没有多少业内人士可以“准确研判”到这一点。在2011年初,市场憧憬的最多的是宏观调控深化后,是否会导致房地产市场资金进入A股市场。或者,欧美债务危机消解后,全球经济增长会否重上稳定增长轨道,这样的积极论调。

      及至年终,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重要预期都落了空。全球经济稳定增长成了一个笑话。欧债的层层爆发,及至年终,整个市场真的开始担忧欧元区解体,以及美国QE3的问题了。而所谓的房地产行业或其他地方的热钱,除了被收回央行,就是去了高利贷。说白了,被央行放出来的流动性,最终又回归了国库。

      2012年会如何呢?没有人知道。2012年的股市会如何呢?很多人认为是跌。但是否如此呢?或者,换个角度,曾经被收走的流动性会否再次出场呢?可以预计的是,货币基金年末的高收益率多半是无法维持了,至少上半年内。而股市何时能反弹,则成了一个“哥德巴赫”猜想。

      看上去确定的都不确定,看上去不确定的或许也会有机会。这就是市场。

      

      悬念二:基金发行能否极泰来吗?

      2011年初,许多业内机构仍对基金发行摩拳擦掌。一年发6~10个基金的规划大有人在。最终情况,几乎业内没有人能够完成这个规划。何故?发行市道太差!

      2012年,这个市道会改变么?有以下几个因素或许能够左右2012年的发行态势。

      首先是,基础市场的行情。说白了,就是A股市场的走势。按照通常的“直线性思维”。2012年的股市应该是个悲观的市场。因此,被深套2年后的基金投资者可能投资的热情或许远不如今年。发行规模下降必然导致发行成本上升。全行业应该陷入发行的收缩之中。

      当然,这只是一种惯性思维。另一种思维是,2012年或许产品创新、基础市场的回暖,可能构成一些新的投资热点。比如,具备对冲思维的保本类收益产品,比如商品市场基金,比如境外股市 ,比如A股的一些杠杆产品,比如…… 2005年最为清淡的股市造就了货币基金热,2011年后,产品线大为拓宽的基金行业未必无所作为。

      当然,2012年的基金发行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有些挑战将长期存在,比如其他参与者的竞争(私募、保险、甚至银行理财机构);比如渠道对于基金公司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大;比如糟糕的口碑可能在某一天触发个别公司的赎回等等。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基金发行仍将继续,行业发展仍将继续。

      

      悬念三:呼吁多年的激励措施能否启动?

      新任的监管机构高层在最新讲话中,以突出篇幅提及了员工持股,引得行业再度燃起热望。作为一个国际资产管理业的常态,股权式激励缺乏,被认为是2011年前基金行业人才大规模流失的原因之一。

      必须承认,作为智力密集型的行业,基金管理公司从长远看引入股权激励似乎是民心所向。但不可否认的是,内地的基金业是在明确的政策扶持、有管制的准入壁垒下,超常规速度发展起来的。因此,区分该行业的牌照价值和期间的劳动力价值,恐怕是许多时候,各方面最头疼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股权激励可能是一个未来数年呼声最高、难度最大的政策之一。

      2012年,该政策若有重大突破已属不易,正式推出概率恐怕不大。

      

      悬念四:重仓股的连续跌停能否中止?

      按照一些国际基金业人士的看法,在一个国家,基金行业能否取得持续发展,有两个问题至关重要,首先是业绩和渠道的可获得性,其次是是否有重大丑闻发生。

      及至国内市场,在老鼠仓高发态势有明显收敛的情况下,2011年频频出现的,基金重仓股成为“地雷股”的状况可能是对基金行业影响较大的事件。这个状况能否扼制,还是继续延烧,或许是内地基金行业未来几年增长速度的关键。

      必须承认,2011年,基金行业的几个重大的连续跌停的个股,其发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无论是双汇还是重庆啤酒,仅就单个个股而言,其触发的事件都带有偶然性。基金投资本身也没有程序性的错误。

      但从放大的角度看,这些事件的背后,行业内过度的业绩竞争,以及风险管理机制的整体性缺失是如此明显。换言之,上述事件带有行业上的普遍意义。某种程度上,大部分基金公司的超级重仓股都有概率上暴发类似的事件的可能。而也就在重庆啤酒事发同时,市场上仍在流行某明星基金经理的“概念股”,这种风险意识的缺乏,和跟庄炒作的投资风气,恰恰与A股市场的某些投资文化取向有关。

      从这个角度看,若无行业深入反思,或A股市场大幅反弹,则类似事件的发生不会停止。只要让基金重仓股跌停的投资文化土壤存在,这个现象或许还将存在不短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