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各位注意到没有:不少炒股赔了钱的人不是从自身投资决策以及操作手法去找原因,而总是抱怨各种客观因素。这些抱怨小则指向代理机构及股票发行人,大则直指资本市场及其监管者。这些人当中甚至还有一部分会引用各种也不知从哪儿淘来的奇谈怪论作为抱怨的“理论基础”,从而使抱怨更加具有说服力也更有蛊惑力。
最近我就遇上这么一位,酒席上不知哪句话触动了这位据说炒股巨亏的哥们儿的神经,从那一刻就像上了发条一样滔滔不绝地抱怨资本市场监管不力。我忍不住问了句:你投资哪只股票?这哥们愣了半天,最后支支吾吾说了个“什么什么股份”。连名字都没记住这资是怎么投的?我又问:那家企业是干什么的?哥们说不知道,只是在股票大厅里听人说不错就买了。此话一出即刻引来一片笑声。也许是觉得下不了台,这哥们就郑重其事地引用了某经济学家的言论来支持他的观点,这位经济学家说“监管的本质目的是让每一个股民挣钱!”股民没挣到钱,不恰恰说明股市监管不力吗?
我知道这哥们没说谎,“听别人说好”就投资了。我也知道这哥们平时没少阅读名家评论,他所引用的那段言论的确出自眼下某“当红”经济学家之口。对于给他推荐股票的人,我没什么好说的;但对于那位给这哥们的抱怨以“科学依据”的学者,有些话却不得不说。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市场监管的本质目的都不可能是保证所有投资者赚钱,否则资本市场就不该称作“风险市场”,而应称作“福利市场”。从古至今,从中到外,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找不出这样的市场。资本市场发展至今,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对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个配置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资源支配权的转移过程,说得通俗些,就是公司产权的转移过程。但产权的合理转移需要一个合理的基础,这个合理的基础就是对资产的合理定价。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市场未必能每时每刻都给出合理的资产价格,尤其是短期均衡状态下,价格的剧烈波动不仅带来巨大的投资风险,更造成了估值错误所引发的资源的错误配置,从而造成经济效率的大幅下降。
为避免这些错误所造成的宏观及微观损失,市场监管便应运而生。从参与者(包括投资者和股票发行人)的行为规范到市场制度的建设更新,监管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市场合理运行,即所谓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合理运行的基准也只有一个,就是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有赚钱的,也有赔钱的,尽管股市博弈不是零和游戏,尽管理论上讲股市投资者可以都赚钱,但现实恐难如此。就像我提到的那位哥们,就是监管再到位,他能赚钱吗?也可以倒过来说,如果轻率的投资人都能轻松赚钱,这样的市场还是资源配置的市场吗?还是科学投资的市场吗?
这个道理,原来是很明白的,可为什么还会有“监管的本质目的是让每一个股民挣钱”这样的荒唐命题出现呢?问题恐怕出在如何面对公众舆论这个问题上,“迎合”永远比“引导”来得更容易,获得关注(也就是所谓“博眼球”)比讲道理也更容易。于是,媚众的学者们才会走此捷径。不仅对监管命题的阐释,其他问题上也有一些不顾市场规律盲目迎合所谓公众舆论的错误,比较典型的就是强制分红。
记得2007年下半年熊市开始后,来自市场的抱怨之声日强。那时就有人提出:不能让我们在市场上赚钱,那总得分些红利吧?于是一大批学者、评论家把言论矛头指向分红制度的缺失,仿佛分红就是使投资者走出苦难的关键之举,就是股市长期转“牛”的奋进号角。事实如何呢?看看眼下低迷的股市,再联想一下不久前管理层有关分红的明确信号,大家不都该冷静冷静么?
早在2008年我就曾撰文分析分红与股价的关系,从逻辑本质上讲,公司收益的分配与其价值是没有关系的,这是任何稍有金融学常识和小学数学基础的人都可以轻易理解的,但恰恰是那些自诩为专家的人不愿接受的事实。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去读一读50年前莫迪利亚尼和米勒撰写的那篇著名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以及投资理论》,或许就会明白分红的价值到底有多大了。
当然,我这样讲,不是说股市监管者已做得很好了。中国资本市场确实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有很多缺陷有待消除,比如定价机制,产权转移,并购与拆分的制度安排等等。资本市场的监管者的确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不管怎么发展、怎样改革,监管目的的科学性不容篡改。否则,不但个别投资者的痛苦不能得到抚慰,还会使更多投资者身陷痛苦,甚至危及整个经济发展的大局。
“监管的本质目的是让每一个股民挣钱”这样的伪命题,对于想止一时之痛的人就是麻醉剂,但对于希望根治顽疾的人来说无异于一剂毒药。抱怨者也许能从中获得一丝安慰和支持,但却不能从本质上改变错误的投资理念和手法。失败的投资者更需要的是科学的引导和严谨的逻辑,同时,身为监管者,认真摸索客观规律和科学本质,追求科学监管,才是对投资者的最大爱护。
(作者系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