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公司·价值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期货
  • A6:市场·资金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跟随产业资本“抄底” 掘金高成色“增持股”
  •  
    2011年12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公司·价值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公司·价值
    跟随产业资本“抄底” 掘金高成色“增持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跟随产业资本“抄底” 掘金高成色“增持股”
    2011-12-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徐锐 石丽晖 赵一蕙 施浩 李锐 ○编辑 全泽源

      编者按:市场跌跌不休,从投资者到研究机构,都对未来心怀悲观。但产业资本却在大家恐慌的时候,陆续出手,要么增持自家股票,要么增持同行股票。历史经验表明,产业资本在熊市纷纷增持股票这一重要信号值得重视,这往往是市场底部的标志。当然,在A股市场,大股东增持还存在象征性增持与真切增持这两大类。前者的动机多数是为再融资“护航”或为小非减持造势。这些增持,含金量不高;而那些没有前述“居心”的增持行为,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因为真正的产业资本增持,往往表明其对上市公司后续发展充满信心,认为公司价值低估,因为产业资本处于公司经营和管理的第一线,能最快接触到上市公司的第一手信息,对行业的盛衰也最为敏感。这就决定了产业资本的投资敏感度远高于一般投资者。中国国航大股东当年低价增持自家股票获利数倍的成功案例,海螺水泥当年增持同行业并最终证明“抄对底”的经典故事,都佐证了产业资本的敏锐与果断。为此,我们筛选了数家获得增持的公司,进行采访分析,意图阐明其中的投资价值。

      海螺另类“抄底”:低成本押注冀东水泥未来

      ⊙记者 徐锐 ○编辑 全泽源

      

      市况持续低迷之下,以上市公司大股东为代表的产业资本近期再度掀起一轮“增持热潮”,借此力挺自家股。但翻查相关增持案例不难发现,一些大股东增持同时往往掺杂了“为再融资护航”等复杂背景,难免令外界对其增持动机和诚意产生怀疑。与此相对比,海螺水泥本月对冀东水泥的增持举动无疑更具投资参考价值:首先,增持者并不是与上市公司利益相关的大股东,而是对水泥产业“知根知底”的同行企业;此外,从海螺水泥历次增持经历来看,其入场时机精准独到,购入价格往往是标的公司的阶段性底部区域。

      冀东水泥本月上旬披露,海螺水泥今年9月至12月7日期间已累计增持冀东水泥股票4574.35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从14.88元-16.51元,持股比例进一步增至15.05%。尽管海螺水泥称此番增持冀东水泥股份是基于对后者目前投资价值判断而作出的商业行为,但其在三年内三度举牌冀东水泥的动作还是引来业界的强烈关注。

      在多位券商分析人士看来,堪称行业投资“风向标”的海螺水泥近几月持续增持,或意味着水泥产业投资价值已逐步显现。的确,海螺水泥对冀东水泥的前两次举牌分别是在2008年8月和2010年4月,而在举牌后一年,冀东水泥股价均出现显著上涨,彰显出海螺水泥独到的投资眼光。

      “对海螺水泥而言,其并不在乎短期的投资波动,其看重的应是整体的产业布局及长期的投资价值。”山西证券水泥业分析师赵红表示,冀东水泥产业布局相对合理,在相关省份的产业集中度较高。由于水泥市场的区域性极强,加之各地方产能需求普遍趋于饱和,在此背景下,主攻华东、华南市场的海螺水泥向北方区域发展渗透颇具难度,而通过股权投资参股冀东水泥,海螺水泥则可间接分享北方区域的成长空间及获取投资收益。

      另一个关键因素则是,随着冀东水泥前期股价的下跌,公司最新市值约为200亿,而以公司2011年底权益水泥产能约7000万吨计算,目前吨市值仅286元,远低于350元-400元左右的吨重置成本。也就是说,海螺水泥收购冀东水泥股权的方式要比其在当地建厂投资更加划算。

      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水泥价格的上涨,海螺水泥、巢东股份等水泥企业今年前三季净利润均实现了大幅增长,而冀东水泥同期净利润增幅则不到30%。在赵红看来,受区域需求放缓等因素影响,冀东水泥吨盈利能力同比改善并不明显,公司目前仍处于以产销量推动业绩增长的时期,相对较低的销售价格乃是公司今年业绩增速逊于同行的主因。

      但她同时强调,作为公司的主战场,河北区域明年整体新增产能将大幅减少,随着区域内协同效应的进一步加强,需求的转好预期及水泥价格的触底反弹将会进一步提振公司盈利水平。此外,作为冀东水泥昔日的“盈利大户”,陕西区域水泥价格今年大幅下滑后目前已跌至谷底,预计明年也将逐步转暖。在此背景下,海螺水泥近期的持续增持举动,或是基于对冀东水泥未来盈利向好所做的判断。

      坐拥丰沛土地 亚盛集团打造现代农业有“绝招”

      ⊙记者 石丽晖 ○编辑 全泽源

      

      用现代化的科技为传统农业装上腾飞的翅膀,将是优势农业企业的重要使命与发展机遇。亚盛集团背靠甘肃省农垦集团,早已多方布局,努力向现代农业转型。

      亚盛集团12月19日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1年12月16日增持公司209.9万股,并计划未来继续增持公司不低于1000万股股票。大股东增持,除了为定向增发护航之外,也彰显了该集团意欲借力资本市场,将亚盛集团迅速做大做强的决心。

      亚盛集团总经理武翔宁认为,现代农业立足于土地资源的集中利用,通过实施科技化、现代化,才能激发出土地资源的潜在价值。资料显示,与大多数农业上市公司相比,亚盛集团的权属土地资源遥遥领先,自有土地面积34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7.5万亩。在统一经营大幕拉开的背景下,公司通过打造“订单——制种——田间管理——滴灌——机械化作业——冷藏——运输——品牌——销售”全产业链,着力发展啤酒花、马铃薯、苜蓿草、制种、有机果蔬五大优势品种,其成长性将脱离传统农业的慢牛式走势。

      记者获悉,随着甘肃农垦名下的土地资源源源不断进入亚盛集团,对土地进行统一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已迫在眉睫。2010年,亚盛集团有7万亩耕地纳入统一经营,为公司利润贡献了半壁江山。伴随推广步伐不断加快,2013年统一经营面积将达到43万亩,形成现代农业的坚实基础,产生的效益也将大幅提高。

      农垦集团董事长兼亚盛集团董事长杨树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由于分散经营,每年收获季节,甘肃农垦都要招聘十几万人的临时雇工,分流很大一块收入和利润。伴随土地进入亚盛集团,这种现象也带入了上市公司。而统一种植使机械化成为可能,连片开发为滴灌打下基础,机械化和滴灌措施的推广应用,减少了大量用工,使收入和利润尽可能地留在了亚盛集团。

      统一经营的模式保证了科技的规模化推广,因此,亚盛集团的五大优势品种正焕发强劲的增长势头。

      以马铃薯为例:甘肃是马铃薯大省,亚盛集团下属的天润薯业,是集马铃薯脱毒生产、种薯繁育、新品种研发、订单生产及商品薯于一体的专业薯业技术公司。专家表示,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因素在于育种和栽培技术。目前,国内马铃薯种薯亩产1.1吨,而荷兰达到亩产2.9吨,美国达到2.7吨。因此,国家大力提倡依靠科技进步增产。天润生产的马铃薯由于采用脱毒种薯生产,2008年实现的平均产量就达到了2.4至2.5吨/亩的水平。栽培技术方面,由于土地资源丰富,公司可以按照企业化运作的要求,组织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有利于栽培技术的提高和品质的一致性。

      亚盛集团下属条山分公司已成为统一经营的成功范本。条山农场纳入统一经营的土地面积达90%,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将产品定位于马铃薯。今年马铃薯滞销让全国各地多少种植户伤透了心,但条山农场的马铃薯却以1450元/吨左右的好价钱,卖了个精光。

      “我们不种食用鲜薯,我们是根据订单要求,向百事等企业提供薯片薯条用马铃薯。”一位职工告诉记者。这种马铃薯,在尺寸、形状、淀粉含量、芽眼等指标上有严格的要求。“市场上有的土豆切开放一会儿,切面就会发黑,我们的马铃薯不会变黑。”

      条山分公司的马铃薯种植采取了统一经营模式,全面推行机械化作业,使马铃薯生产从种植、施肥、到收割全程实现机械化,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实行统一销售后,马铃薯作为百事、辛普劳等公司的主要薯条原料,按订单生产,每年均销售一空。这就是董事长杨树军一再强调的“订单农业”的魅力。同样实行订单农业,公司面向大客户的还有啤酒花和苜蓿草。

      果品蔬菜种植方面,实行统一经营后,为提高产品利润率,条山分公司建立冷链仓储,错季销售,掌握市场定价权,提高了产品利润率。“建立冷链仓储后,同样的水果,错季销售可以卖到翻倍的价格,扣除冷藏成本,仍比过去应季销售有利可图。”董事长杨树军说。

      可以说,将“条山模式”推广为“亚盛模式”,是亚盛集团“十二五”期间大发展的重要途径。

      力推滴灌技术则是亚盛集团打造现代农业的另一着力点。亚盛集团正在进行的非公开发行,计划募集资金绝大部分投向30万亩高效农业节水滴灌工程建设项目,以及现代农业滴灌设备生产建设项目。30万亩高效农业节水滴灌项目,完全依托亚盛集团自有耕地,实现高标准滴水灌溉。计划建设的20条滴灌管线生产装置,年产滴灌管线4亿米,采用自动化一体成型法,从原料投入到产品形成为流水线生产作业,质量标准采用世界最先进的以色列检测标准,拥有国内唯一、先进的关键检测设备,保障产品质量,可以实现进口替代。

      物流“地王”迎来春天 中储股份发展底气十足

      ⊙记者 赵一蕙 ○编辑 全泽源

      

      据中储股份的最新公告,控股股东中储总公司自10月11日起至12月13日已增持了公司1%的股份,达到840万股。该比例显然体现了大股东增持“诚意”。事实上,在目前税收优惠、仓储物流行业高景气度情况下,并不只有大股东认为公司价值低估。“无论从土地资源,还是从行业地位上讲,中储股份都值得看好,目前股价有所低估。”昨日,国金中心财富分析师孙翀向记者表示。

      中储股份是我国最大的上市仓储物流企业,2010年全年营业收入高达184亿元,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为物流和物资经销,尽管目前物流收入占比不高,但因其毛利率接近22%,而经销业务毛利率在2.5%,物流业务反占毛利比重一半以上。据海通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仓储物流目前景气度很高,这一方面源于政府出台多项支持物流业发展政策,另外,物流业扩张必然要求物流地产的配套设施和完善,这导致仓库供不应求,租金价格存在提升的空间。

      上述行业背景以及目前各方对物流地产的“跑马圈地”,折射出物流地产资源对于仓储物流网络发展的重要性。而在这一方面,中储股份具有绝对优势。据了解,中储股份拥有庞大的仓储物流网络,已形成覆盖全国,包括华北、华东、东北、西南、中原、西北等地区的物流基地,尤其是这些仓储物流资源重置成本高昂、地理位置优越,相比部分物流上市公司仓库以租赁为主,公司在仓储资源上的优势得天独厚。“尽管有些租赁类上市公司相较而言弹性较大,但同时抗风险能力也较弱,而重视土地资源积累可以让企业发展得更为扎实。”一位物流行业内人士评价。

      2010年末,中储股份物流基地占地641万平方米,远超同类型上市公司。多家券商报告指出,因公司仓库主要位于省会等中心城市,大部分建于城市快速发展前,随着城市的扩张,原有仓储资源逐渐变得稀缺难以复制。除此之外,当年的郊区不少如今已经逐渐成为核心城区的一部分,土地不仅仓储价值增值,商业价值也开始体现。而中储股份的物流地产资源还将进一步加强。2011 年公司启动增发方案,拟收购母公司西安、衡阳等16 宗土地共计146 万平米,总价89811 万元,每平米价格约为615 元。

      “中储股份的资源优势十分明显,价值有待重估,这是公司的一大看点。”孙翀表示。据东兴证券一份报告指出,截至2010 年末,公司占有的641 万土地中,其中约有300 万平米土地产权仍属集团公司,扣除上部分公司预计会陆续收购的土地,参考今年各大城市工业用地成交价格,完全不考虑公司的经营资产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公司最安全的估值边际。

      除了土地资源外,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情况下,相对于增值业务,基础仓储业务体现出的“刚性需求”亦从另一角度可视为中储股份发展的保障。因中储股份提供的仓储服务一直以基础业务为主,而这部分业务相对于增值业务,系下游企业基本无法缩减的选择,由此具有一定防御性。而分析人士预测,中储股份今年的租金水平保持稳定,除个别地区略有上涨外整体变化不大,而明年尽管经济前景不明,但公司租金水平应仍能够保持稳定,因为扩内需是明年重点,而国内消费的增长必将间接推动仓储物流的兴旺,尤其是网购的迅猛发展推动力尤其显著。

      中国国航:

      大股东增持凸显公司估值优势

      ⊙记者 施浩 ○编辑 全泽源

      

      “产业资本肯定比金融资本更加了解行业,从历史经验来看,产业资本出手的位置,通常不是在最精确的底部,但是绝对都在底部区域。像中国国航大股东的增持,对于判断整个航空业的行业景气度走向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东北证券一位研究员在采访中对记者如此表示。

      中国国航近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于2011年12月21日通过上交所证券交易系统增持了上市公司1382.36万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0.11%。该集团还拟在未来12个月内以自身名义或通过一致行动人继续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2%。按照6元/股的增持均价计算,中国航空集团该次增此合计投入的“真金白银”逾8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从中航集团历史上的两次增持时机来看,其对上市公司股价重要底部的把握颇为准确。早在2006年8月,中航集团即在公司上市后不久在3元/股的价格下方大举增持上亿股股份,随后中国国航股价一路高歌至30元。2008年9月,中航集团获得证监会下发的有关批复文件,核准豁免其因通过证交所的证券交易而控制公司3.5亿股股份而应履行的要约收购义务,彼时中国国航的股价亦在历史地位徘徊,不过随后不久即收获了又一波可观的涨幅。

      撇开为定增护航、为小非减持造势等“不良居心”,产业资本介入二级市场,估值常常是其增持的重要原因。根据银河证券的研究,中国国航目前A股和H股股价分别相当于8.3倍和5.7倍2011年市盈率,及1.6倍和1.1倍2011年市净率。投资者对行业整体经营情况的担忧是公司估值水平持续下滑的直接原因,三季报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国国航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78.63亿元,同比减少20.3%,主要是油价大幅上涨及公司投资收益由于国泰航空业绩下降而大幅减少所致。不过,大股东增持的动作显示,该利空因素或许已经被股价的深度调整所消化,同时,行业数据也显示情况或许并不如市场所预期的那样糟糕。

      作为中国民航运输业的国内龙头,中国国航的主营业务涵盖了国内外航空客运、航空货运及相关业务。截至2011年6月30日,公司共有飞机411架,平均机龄为7.02年。公司经营的客运航线已达278条,其中国际航线71条,地区航线14条,国内航线193条,通航国家(地区)30个,通航城市137个,其中国际43个,地区4个,国内90个。国货航经营货机航线11条。

      从公司最近发布的经营数据来看,今年1至11月,国内、国际航线客货运营情况增速相比去年普遍下滑,但国内航线好于国际航线,客运好于货运。国航三季度加大了国际航线的运力投放,国际航线客运实现较高增速,客座率小幅回落。据民生证券分析,11月份国内航线维持相对较高的景气度。国内航线收费客公里同比增速9.4%,高于可用座公里5.6%的增速。国内航线客座率维持在82.0%的高位,同比提高2.90%。收费货运吨公里同比增长2.81%,实现小幅增长。同时华泰证券研究员也认为中国航空需求依然处在快速增长周期,主要推动因素在于以美国作为参考的平均票价/人均收入指标对应下的人均乘机次指标依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国内消费增速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依然处于较高的增速水平,不过2012年开始的未来几年中国航空需求表观的增速水平将会下降至10%左右,故中国航空需求将步入平稳增长周期。

      前述东北证券研究员表示,“如果大股东的增持行为照其所承诺的有所持续,并且达到一定规模,那么这个底部区域的确定性就更强了。”

      新能源项目陆续开花

      广汇股份将驶入业绩增长快车道

      ⊙记者 李锐 ○编辑 全泽源

      

      对于广汇股份来说,今年可以说是主业转型非常关键的一年,今年上半年公司房地产业务正式退出,新能源产业在经历了漫长的几年投资期和建设期后,即将于2012年开花结果。正是基于对于公司未来发展良好的预期与信心,公司大股东的增持步伐也在加快,公司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基础的多元化能源产业格局已经逐渐成型。

      记者昨日获悉,目前,广汇股份参股49%哈萨克斯坦TBM公司上游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及下游吉木乃LNG工厂建设进展顺利,基本完成了上游产能建设。下游天然气工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吉木乃LNG工厂已完成全部土建和设备到货、安装,目前正进行单元调试,预计在2012年第一季度具备上下游联动试车条件,与之相配套的天然气输气管道目前哈国段92公里以及中国段23.5公里管道均已完成铺设。资料显示,广汇吉木乃项目系国内、新疆自治区和广汇股份首家获取境外油气资源在国内深加工的民营项目,总投资6.48亿元建成150万Nm3/d LNG工厂,并同时建设110多公里跨境输气管线建设。其中,哈萨克斯坦TBM公司将在东哈州投资57.06亿元建设斋桑油气综合开发项目,开发东哈州斋桑油气区块。

      还有一大项目将于明年进入投资回报期的是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一期年产120万吨甲醇/85万吨二甲醚、5亿立方LNG项目。该项目于今年9月15日提前开始进行投料试车工作,并于2011年12月8日举行了竣工投产仪式。在完成精细化工调整、设备进入正常运行后,该项目将于明年贡献业绩。目前,公司已签订甲醇供货意向合同为429.9万吨/年,其他副产品的供货意向合同也是实际产量的两倍以上。在一期成功投产的基础上,二期继续新增投资368.5亿元,用于增加年产100万吨烯烃,15.2亿方煤制天然气产能以及煤矿建设,,淖柳公路建设等,二期项目计划2014年完工试车。三期将视当地水资源供应和下游市场开发情况,在哈密同一地点继续新增投资385亿元,新建8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

      “为了给公司将形成的鄯善LNG工厂、哈密煤化工项目、吉木乃项目三大LNG生产基地所产天然气预先开拓市场、寻找出路,近两年广汇天然气产业的战略重点就是开发车用气市场。”广汇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11年12月,全国LNG加气站近200座,其中广汇共建加气站79座。按区域分:新疆71座、内蒙1座、宁夏1座、江苏启东1座、甘肃5座;按建站形式分:LNG加气站59座,L-CNG和民用二合一站11座、L-CNG加气站4座、民用加气站4座、LNG和L-CNG二合一站1座;外建站20余座。目前新疆境内的加气站已基本保证了疆内主要矿产、煤炭集散地及货运量大的地区及交通干线上的LNG车辆正常运输。

      此外,广汇“卖煤”路径也在大力拓展。就在前不久,广汇股份控股82.3%的红淖三铁路公司正式揭幕成立,由其承担修建的甘肃红柳河至新疆哈密淖毛湖煤矿、三塘湖煤炭的铁路(下称“红淖三铁路”)将投入建设,该路段设计为双线重轨电气化铁路,已列入自治区及国家铁道部“十二五”项目规划。红淖铁路总投资约97亿元,设计运能近期为6000万吨,远期为1.5亿吨;工程计划于2012年3月动工,预计正线于2013年8月底竣工,辅线于2013年底竣工;同时,公司将另在淖毛湖煤矿建设3000万吨铁路装车点。

      至此,广汇股份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基础的多元化能源产业格局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公司将进入高速可持续发展的成熟轨道,新的利润增长点将在未来几年逐年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