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财经海外
  • 5:公司
  • 6:市场
  • 7:互动
  • 8:书评
  • 9:股市行情
  • 10:市场数据
  • 11:专版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今天,理解幸福的核心概念到底是什么?
  • 经常情绪失控,
    不胜酒力却不肯停杯
  • 从中国企业标杆迈向国际范儿
  • ■披沙录
  •  
    2012年1月7日   按日期查找
    8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书评
    今天,理解幸福的核心概念到底是什么?
    经常情绪失控,
    不胜酒力却不肯停杯
    从中国企业标杆迈向国际范儿
    ■披沙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中国企业标杆迈向国际范儿
    2012-01-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杰 夫
      《再联想》
      ——联想国际化十年
      张小平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

      ——评《再联想——联想国际化十年》

      ⊙杰 夫

      

      作为中国企业发展“教科书式”的标杆,联想的确值得研究。一些财经作者为此不遗余力地追踪、调研。读者因此看到了凌志军的《联想风云》、迟宇宙的《联想局》、李国刚与许明华的《联想并购以后》,以及更早时候的陈惠湘的《联想为什么》。

      一本书、两三笔、四两拨千斤,每位作者都试图还原联想的成长历程,并揭示出公司成败的根源所在。联想,从一开始战略不清,甚至有过卖旱冰鞋、运动裤衩等尴尬的“联想,连想都不要想”,到接下来“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时期的“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再到后来勇敢踏上国际化征程上演了一幕“联想,Lenovo”。时至今日,联想不仅是一家中国优秀公司的典范,更是中国公司管理如何现代化、战略何以国际化的样本。从联想这家明星公司,国人总是希望找到中国企业未来行进的方向乃至上升的空间。

      张小平写作《再联想》一书的初衷便是如此。在他看来,联想的成功之道朴素、简单,但却不经意间扮演着中国企业探路者和引路人的重要角色。当然,他选择“联想国际化十年”为切入点,而所谓“再联想”,一语双关——既回顾、总结联想的成功经验,又思考、寻求其中的借鉴意义。

      说起联想的国际化,人们总习惯性地以2004年12月8日收购IBM PC部门作为起点。也有那些对联想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可能会把时间再推前到2000年9月,将杨元庆及联想高管团队的“美国硅谷之行”视为扬帆远航的起锚之时。然而事实皆非如此。张小平的追踪调查发现,其实早在联想成立之初,就具备了“国际化基因”。他引证的例子是——1988年4月18日,那时联想早已完成了起先承诺的“年产值200万元”的“宣誓”目标,柳传志将政府官员、公司客户和媒体记者都请进人民大会堂,当众宣布了“进军海外誓师大会”。会上,联想制定了详细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进军香港这个桥头堡,建立一个贸易型的公司,用以积累资金、了解市场,探索国际化经验,为海外扩张做准备;第二步,建立起一个包括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国际营销网络,集研究、生产和销售的技、工、贸一体的跨国公司;第三步,形成规模经济,努力跻身发达国家计算机产业行列。

      如今回过头看,联想23年前的那番“宏伟蓝图”多少有点理想主义色彩。不过,这也跟它销售的产品、面对的受众、专营的渠道以及定位的品牌大有关系。不像华为,联想面对的是庞大、活跃、时尚的PC及互联网市场,所以,“联想必须保持更为开放、更为积极和更为敏锐的姿态”。与高调的作风、常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的处境不同,联想也非常注重内在的修炼,重视打造扎实的管理系统。1990年就拿出了《联想集团管理大纲》,除了严格规定职员不许谋取第二职业,不许吃回扣,不许收红包等“硬杠杠”之外,还把“将联想发展成跨国集团”写入大纲,并从制度到行动上予以保障。4年后,也就是“誓师大会”后的第6年,联想在香港股市成功上市,正式进驻了这个桥头堡。

      当然,香港只是联想国际化征程的第一站,至于随后的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2003年,联想换“Legend”的旧Logo为全新的“Lenovo”。年底,苦苦寻觅海外并购契机的联想收到了蓝色巨人IBM抛出的橄榄枝,此后经过一年多的论证与谈判,联想终于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BM的 PC业务。而最近一次,联想宣布将以每股13欧元的价格收购德国Medion AG36.66%的股份,交易总价值2.31亿欧元。种种迹象表明,联想正处于国际化的上升期内,所以柳传志能表情轻松而语气坚定地说:“我很慎重很认真地宣布,联想国际化已经成功。”

      同样是“引进来,走出去”,联想的个案让我们联想到华为、海尔、TCL与中兴,当然还有上汽、平安、中铝、中海油。尽管不得不承认,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大潮中,成功者凤毛麟角,失败者不计其数,但成败之间,前述这些企业有很多值得学习与品鉴的地方。例如张小平在本书中就说,与联想、TCL通过海外并购的跨越式激进做法不同,海尔采取相对温和的国际化路径——自建为主,并购为辅。华为与中兴这两家电信设备商也是稳健、谨慎的渐进式国际化的践行者。华为董事长任正非深谙“农村包围城市”的精妙,因此既避免了华为因国际化管理和运营经验的不足而带来的损失,又真正接触了当地市场和消费者,为以后深耕市场、开疆辟土打下了基础。

      张小平在本书提出了一个“联想模式”的概念,这也大可视作联想国际化十年的经验总结。作为一个系统的“联想模式”,它包含了“屋顶图”、“双模式”、“双拳”战略、“赢文化”、“4P文化”、“文化鸡尾酒”、“六字方针”、“创新三角”、“LEC”领导架构、“拐大弯”策略、信息化建设等十多条经验。

      前段时间,柳传志再次卸任联想集团董事长一职,现任CEO杨元庆继任。联想正式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导格局,新时期、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正考验着联想。在联想的国际化道路上,好戏正要上演,前面不过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暖场而已。事实上,如果联想的愿景是成就一家百年老店,那么,今天的联想还只是一个青春少年;如果联想要真正成就国际范儿,那么,联想要走的路、见的世面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