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专 版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产业资本加速增持
    基金看好一季度流动性复苏行情
  • 基金看好蓝筹股的逻辑
  •  
    2012年1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基金·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基金·市场
    产业资本加速增持
    基金看好一季度流动性复苏行情
    基金看好蓝筹股的逻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产业资本加速增持
    基金看好一季度流动性复苏行情
    2012-01-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晓婧
      漫画 高晓建

      连续下跌九周后,上周A股市场终于迎来了久违的上涨行情。

      继温总理讲话要“提振股市信心”后,监管层上周出台一系列措施积极响应,如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关于新股改革的讲话、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表示地方养老金入市是大趋势,与此同时,多家央企着手进行的实质性的二级市场增持行为,使得市场此前整体一边倒的悲观预期出现部分修正,周一、周二股指连续两日大涨。

      部分基金投研团队认为,政策利好信号的释放是市场大幅反弹、周期股出现估值修复行情的主要原因,看好年初流动性复苏行情。

      就全年投资而言,多数基金预期2012年的A股市场依然是一个相对弱市的格局,但期间不乏较大级别的反弹,市场的变化速度会较以往更快,单一的看空或看多可能导致劣势,投资应采用更灵活的策略应对。

      ⊙本报记者 吴晓婧

      再现产业资本增持潮

      伴随着A股大幅下挫,产业资本二级市场增持明显加速。

      12 月份随着股市走低,大股东和高管增持加速迹象明显。12 月份增持市值较11 月份增加三倍,达50 亿元,增持次数较11 月份增加2 倍以上,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位。一月份以来,中国国航、中国石化、中国联通和中国神华等重量级国有控股企业也加入增持潮。

      在业内人士看来,重要股东增持加速意味着从公司内部角度当前股票价格已经明显低于实际价值,低估值下股市的吸引力逐步增强。海外公司股票回购与指数走势高度相关,A 股过去两次大跌中增持潮往往伴随着底部到来。

      随着A股逐步进入全流通时代,A股市场产业资本占流通市值比例从2005年的5%逐年上升至超过50%,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从2007年的20%占比回落到目前不足10%。

      在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定价权争夺战中,产业资本越发占据主导地位。在业内人士看来,A股市场估值底的有效性更多的不是在于得到金融资本的认可,而是在于产业资本的增持。

      对于产业资本近期频频增持,上海一合资基金公司研究总监表示,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产业资本在资本市场的定价话语权逐步提升。“公司已经有研究员着重研究跟踪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现象,如果不是为了资产注入、重组、增发融资等目的故作姿态,仅仅是单纯从重置成本考虑,那么从产业资本的角度可能表明部分公司股价已经跌到了值得介入的价位。”

      华泰联合证券的一位分析师认为,产业资本增持领先于估值底部,在其看来,增持公告次数、增持额、净增持额是产业资本增持的显著标志。产业资本从2005年7月和2008年9月开始的两次大规模集中增持,都是在市净率的低点发生的,时间上大约领先3个月左右而之后股市的估值都有一个回升的过程。净增持现象的出现和增持公告数量集中增加,这些现象的发生是产业资本增持潮的显著标志,这种大规模、一致性的增持行为,对大盘走出估值底部会有一个明显的推动作用。

      

      流动性复苏行情可期

      A股市场在连续下跌九周后,受温总理提振股市信心讲话的刺激,上周沪深股市终于出现了久违的上涨行情。部分基金投研团队认为,政策利好信号的释放是市场大幅反弹、周期股出现估值修复行情的主要原因,看好年初流动性复苏行情。

      国投瑞银认为,在宏观经济不出现恶化的条件下,上证指数2100点附近可视为政策底和估值底。尤其是当前大盘蓝筹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产业资本增持行为已经在低位有显著放大迹象,加之每年一季度的流动性环境相对宽松,有利于周期股的估值反弹。在年报预期推动下,未来一段时间,大小盘风格转换的趋势有望延续。一方面,极低的静态估值和较为靓丽的年报业绩将为周期股的反弹行情提供支撑,银行、汽车、煤炭等板块值得关注;另一方面,小盘股相对蓝筹股,估值溢价仍然较高,业绩不确定性较大。

      展望后市,国投瑞银判断,一季度存在流动性复苏行情,以蓝筹股为代表的大盘股市场重心有望逐步提高,但二季度仍需继续关注欧债危机演变的动态。另外,房地产调控的趋势未改,各地限购政策延续。所以,今年将继续暴露的房地产行业风险也需要密切关注。

      在资产配置上,国投瑞银建议积极参与一季度的流动性复苏行情,可以在维持债券类资产配置的基础上参与银行、汽车、煤炭等周期股的阶段性行情

      光大保德信行业轮动基金拟任基金经理于进杰表示,在经济的短周期复苏中, 汽车、地产等早周期行业中的轮动特征会表现得比较明显。此外,受益于经济复苏期中通胀回落所带来的成本回落,需求稳定的大众消费品也值得关注。

      

      整体投资策略谨慎依旧

      就全年投资而言,多数基金预期2012年的A股市场依然是一个相对弱市的格局,但期间不乏较大级别的反弹,市场的变化速度会较以往更快,单一的看空或看多可能导致劣势,建议投资应采用灵活的策略应对。

      “前期连续大跌反映了市场对于2012上半年经济下滑趋势的预期,近几天开始一些乐观的看法有所回升。目前对于2012年宏观经济和流动性走势的预期,市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并形成两种不同方向的牵制力量。”海富通基金指出预计,A股短期仍将面临底部震荡格局。

      在天治基金宏观策略分析师寇文红看来,探究反弹的逻辑有助于对后市反弹高度作出判断。“本轮反弹并非是经济基本面改善推动的,而是部分资金炒作促成的。因为目前经济趋势仍在下滑;企业盈利尤其上中游周期行业和投资相关行业盈利将继续恶化,不支持股价暴涨和持续上涨;货币政策难以实质性放松,12月货币数据改善在预期之内且改善有限。因此这次反弹既不是经济基本面推动的,也不是流动性改善推动的,而是部分资金利用上述几条利好投机所致。这些资金在短期炒作之后必将逐渐撤离,这决定了反弹高度有限,后市将震荡调整。”

      兴业有机增长基金经理陈扬帆认为,市场普遍预期一季度可能会是经济最差的时候,现在的问题是实际情况会不会超出大家的预期,坏日子会不会更长,通胀会不会出现反复?从货币政策来看,盯通胀的这根弦绷得还是挺紧的,比如说存款准备金率并没有出现市场此前预期的再次乃至连续下调,央行转而采用停发央票的方式来解决春节前流动性紧张的问题,这说明央行对于降准还是比较谨慎的,轻易不会动用这剂药,或者说不会用得那么频繁。就好像孩子发烧了,抗生素是有效的退烧方法,但是如果用冷水毛巾敷一敷也能退烧,那首先采用的将是这种相对温和的方法。

      陈扬帆认为,“今年会有一些大级别的反弹,抓住比较大的波段性的反弹做波段,这是相对系统性的机会。哪怕只是因为跌多了,技术性反弹也是应该有的,因此上周两天的大幅反弹很正常。但是2012年的整个行情恐怕不会一帆风顺,目前还看不到支持行情大转折的因素,许多前期我们担忧的问题也都没有改变,建议短期内大家还是稳健对待,谨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