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专 版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节前谨慎情绪提升 基金逢高小幅减仓
  • 基金超人
  • 金鹰基金:春节前配置策略以中等仓位为主
  • 我对中国经济有信心
  • 华泰柏瑞信用增利
    债券基金20日分红
  • 汇添富可转债基金
    业绩领跑债基
  • 招商基金“安+”品牌亮相
  •  
    2012年1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节前谨慎情绪提升 基金逢高小幅减仓
    基金超人
    金鹰基金:春节前配置策略以中等仓位为主
    我对中国经济有信心
    华泰柏瑞信用增利
    债券基金20日分红
    汇添富可转债基金
    业绩领跑债基
    招商基金“安+”品牌亮相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我对中国经济有信心
    2012-01-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杨明

      随着经济增速走低和股市低位徘徊,悲观之声充斥,其中一个主要观点是中国经济长期潜在增长率正在大幅下降,而中国经济转型似乎也看不到成功之相。

      我对这两个问题都持相对乐观看法。我认为中国经济长期潜在增速比过去十年有小幅度下降,但没有大幅走低的充分理由:

      从制度看,尽管中国制度变革成效显著,但现实中随处可见的制度约束导致政府部门、国有企业、金融机构效率低下的情况,暗示制度变革的空间仍然巨大;

      从物质资本看,尽管中国资本积累已经达到相当水平,但是人均资本规模仍然很低,进一步进行资本深化的空间仍然很大;

      从劳动文化看,尽管“90后”开始加入劳动力大军,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所下降,但这代人需求更丰富、实现自我价值的思路更开放、更富有创新精神,暗示劳动文化变化更多是结构性而不是消极性的;

      从人力资本看,尽管数量意义上的人口红利正不断消亡,但劳动力平均教育年限的提升,“70后”、“80后”具有新知识、新观念、新思想的劳动者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爬升,使得整体劳动力素质继续快速提高,包含数量质量两个维度的人口红利仍能持续较长时间;

      从技术(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水平看,尽管中国不少企业已经具有很强的国际技术竞争力,但即使剔除前述制度约束因素,仍有大量企业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提升空间巨大;

      从自然资源看,全球许多重要自然资源的供给正趋于相对不足,但未来一段时间欧美经济将处于弱势调整阶段,这为中国提供了资源时间窗口,而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正在为这个时间窗口之后的供给准备条件;

      从环境看,中国在过去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巨额环境欠账,已经从软约束变成硬约束;

      最后,从产业结构看,GDP中第三产业的占比已经超过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效率提升比第二产业要慢,这意味着经济增长面临结构性压制,但这种压制其实是结构升级的反映。

      综上,我认为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在回落,但回落的幅度是有限的——比如从10%略高回落到9%略高。回落主要体现的是资源、环境的约束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但考虑到欧美经济提供的时间窗口,考虑到技术进步,考虑到环境和产业结构变化的渐进性,目前没有充分理由认为长期潜在增速会下一个大台阶。

      与对长期潜在增速的相对乐观相联系,我对于中国经济转型成功也相对乐观。

      2005年底,我在关于中国经济中期展望的报告中写道:“中国最近二十多年来的高增长是在制度变迁的背景下完成的,忽视这一背景就无法真正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深层原因。转轨既是中国经济成功之处,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政策选择的深层约束……当前中国发展要解决的问题,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是改革中最核心也是最艰难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求以极大的魄力果断出手,但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面对调整,既不能失去信心看不到调整中的机遇,也不能浮躁大意看不到风险、曲折、渐进。”

      这篇报告的题目是“伟大的转型”。说转型伟大,不仅仅在于转型成功结果之重大,更在于转型本身之艰难。纵观世界历史,成功崛起之大国,无不是克服无数挑战,经历许多曲折,而能长期坚持不懈者——这里的长期,不是二十年三十年,而是五十年甚至上百年;这里的坚持不懈,不仅仅是政府或者政党,更是每一个处于这个历史时代的国民,因为转型是一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巨大社会运动。转型既具有极大的随机性,也有着清晰的必然性。我们必须从这种巨型时空维度,来理解这种必然性与随机性的辩证统一。

      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有了这样的时空维度,看近年来中国的情况,我们就不会那么悲观了。

      从“黄金十年”到“长期增长率大幅下降”,短短几年之内人们的长期观点大幅摇摆。但2007年的极度乐观和2008年的极度悲观之后,市场的走势恰恰与之相反。现在,市场很悲观,这是否暗示机会快要来临了呢?

      (作者系华安基金投资研究部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