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观察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股市行情
  • 11:市场数据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特别报道
  • A4:基金·特别报道
  • A5:基金·特别报道
  • A6:基金·特别报道
  • A7:基金·市场
  • A8:基金·圆桌
  • A9:基金·视点
  • A10:基金·焦点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证监会进一步细化借壳上市监管
  • 去年12月
    银行代客结售汇再现逆差
  • 春节楼市遇寒冬 各地成交创地量
  • 由丹纳赫看成长股投资
  • “十二五”期间我国力争基本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
  • 千亿信托2012年到期
    机构集体预警房企债务
  • RQFII初期试点200亿元额度全部下发
  •  
    2012年1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证监会进一步细化借壳上市监管
    去年12月
    银行代客结售汇再现逆差
    春节楼市遇寒冬 各地成交创地量
    由丹纳赫看成长股投资
    “十二五”期间我国力争基本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
    千亿信托2012年到期
    机构集体预警房企债务
    RQFII初期试点200亿元额度全部下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由丹纳赫看成长股投资
    2012-01-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汇添富基金专户投资经理:杨岚春

      由丹纳赫看成长股投资

      丹纳赫,一个不为大家所熟知的公司,却创造了资本市场的奇迹。公司最早成立于1969 年,1984年更名为Danaher Corporation。自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开始,丹纳赫以超过每月1 家的速度收购企业,目前已经拥有超过六百家子公司,这些子公司分属六大战略平台,4个细分市场,并大多在所属的各行业均处于领先地位。1987~2009 年的20 多年间,公司收入、净利润和总资产的复合增速分别达到14.4%、20.5%和16.8%,毛利率、净利率水平逐年提升。期间公司股价更是上涨了9,641%(年均达到23.1%),而同期的标普500 指数涨幅仅为356%。

      探究丹纳赫的成长战略,基本可以概括为:在高利基细分子行业中,寻找可收购公司,收购后运用其独有的DBS系统进行整合,创造附加价值,实现共同成长。

      怎样去寻找具有成长性的企业并与之一起共同成长呢?以基本面分析为基础,寻找优秀的成长型企业,以合适的价格买入,中长期持有(直至出现变化),分享企业成长的投资收益,这样的价值投资理念更适用于成长股投资。而寻找优秀的成长型企业,我们应该从商业模式入手,深入分析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潜在竞争对手和替代产品、供应商、购买者等产业结构力量,获取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它可能是成本领先优势、速度优势、聚焦优势或增值优势等,分析这些竞争优势的持续性,进而辨别出真正的成长企业。

      近期A股市场创业板股票持续暴跌,一方面是对高估值的风险释放,同时也是对伪成长股的集中清理。其中一些创业板企业的成长可以说伪成长,原因在于这些企业的商业模式没有持久性,无法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

      企业的成长可分为内涵式成长和外延式成长两大类,国内一些企业是典型的内涵式成长,而丹纳赫则是外延式成长的成功典范。无论是内涵式成长还是外延式成长,都要求在清晰的商业运营模式下,综合公司的各方面力量,形成别人无法模仿的独特 护城河。我们看看丹纳赫做了什么?我们发现,首先,丹纳赫的并购是出于“行业第一、公司第二”的原则。对此,沃伦巴菲特有句名言:“当某个行业以经济状况不佳而著称,某位管理者以卓越运营而闻名遐迩,两者相遇,通常后者都无法改变前者”。制造业、行业规模10亿美元、集中度非常高,这样的高利基制造行业是丹纳赫喜欢的并购行业。

      其次被收购公司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在行业中已经处于较好的竞争优势地位,行业份额数一数二;同时可以实施丹纳赫的DBS系统进行改造(DBS系统又称为丹纳赫业务系统)。

      做好这些准备后,接着就是对被收购公司进行DBS系统改造,这也是公司竞争优势的综合体现。DBS系统要求每位员工(上至总裁下至保安)每天都动脑筋改善自己的工作方法,打造一种负责任的企业文化,努力做到对事不对人,从而实现企业的优化运营。通过其独有的50多个工具,在员工—计划—过程—绩效四个方面全面实施,最终达到制度优化合理、改造流程,节约成本,提高利润率,提升市场份额,实现附加价值的目的。

      丹纳赫的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成长股投资,我们应持续关注其进入壁垒,企业是否通过经营加长、加宽了护城河;是否不断加强其竞争优势;是否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最终其业绩的持续增长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因此,如果在投资类似丹纳赫这类企业的时候,我们关注的重点应是被收购企业的运营整合情况,是否如往常一样持续展开,并获取附加价值,至于其业绩,是其运营整合的结果,不应过分关注其业绩的每年变化,更应关注其整合的进程。回头看看丹纳赫的年度利润变化,尽管长期趋势是增长的,但间隔性在某些年份会出现利润的下滑,如果我们仅以业绩为依据,而不是关注其收购运营整合情况,肯定会错失这个涨幅接近100倍的“tenbagger”。

      在进行投资研究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同时去看业绩财务分析与运营整合两个方面情况,但这显然是两个不同的着眼点,一个更注重定量化的分析,分析企业财务现金流状况、分析资产负债情况、分析利润表、分析运营风险大小等,要求的是精确;而运营整合情况则是强调定性和方向性的分析,它的分析可能是模糊的。成长股投资分析时,两者都重要,但比较而言,方向的正确显然更重要!

      投资成长股: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