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观察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股市行情
  • 11:市场数据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特别报道
  • A4:基金·特别报道
  • A5:基金·特别报道
  • A6:基金·特别报道
  • A7:基金·市场
  • A8:基金·圆桌
  • A9:基金·视点
  • A10:基金·焦点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居民财富缩水将削弱消费增长能力
  • 在混沌状态中寻找今年投资方向
  • 龙市的可能性
  •  
    2012年1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9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居民财富缩水将削弱消费增长能力
    在混沌状态中寻找今年投资方向
    龙市的可能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居民财富缩水将削弱消费增长能力
    2012-01-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年来,居民手中的财富受到两方面挤压,出现某种程度的缩水。一是高物价水平和通胀的压力,让城乡居民明显感到同样的钞票购买到的商品比以前少了;二是持续负利率和股市的低迷与房价不断看跌,使居民财产性收入不断缩水。居民财富缩水产生的负效应将直接影响其消费行为,进而影响商品销售和消费内需的可持续增长。

      ⊙梁达

      

      居民财富缩水的几种表现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物价涨幅较高,负利率持续存在;股票市值大幅缩水、股指连续下跌,投资者损失惨重;调控重压的楼市,屡现“跑路”风波的民间借贷都影响了很多人投资的热情,多数投资者普遍感觉个人财富缩水。

      居民财产性收入减少、持久性收入预期悲观,使消费行为趋于谨慎和保守,影响居民大额、持久消费性支出的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8万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6%,增速比2010年放缓2.2个百分点。商品性消费下滑固然受到汽车、家电、建材等商品销售高位下滑的影响,也与多数居民由于财富缩水而趋于保守消费密切相关。

      一看银行存款利息,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中国已连续近2年处于负利率状态,在经历5次加息后,人民币1年期存款利率从当初的2.25%上调至3.5%,但与2011年CPI同比涨幅5.4%相比,负利率严重程度可见一斑。

      二看股市,从2007年10月开始,A股连续下跌,最大跌幅达60%以上。持续低迷的股市,一方面严重挫伤了居民的投资热情,更对居民财富造成严重缩水。据估计,中国炒股或受炒股直接影响的家庭成员将近2亿人,2011年股民的人均损失约在4万元左右,这是多数股民普遍感到手头拮据的主要原因。

      三看房地产市场,在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房价过快上涨态势得到初步遏制,居高难下的房价终于有了松动,并开始下滑。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为6.65亿人,占全国人口的49.68%,中国户均人口数为3.10人。据此推算,中国共有2.15亿个城镇家庭,其中有房一族应该有1.87亿户。我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率为87%。据专家测算,每当房价下跌1%,全国有房者至少有0.56万亿元的财富缩水,下跌10%就是5.6万亿元。

      

      财富缩水造成的负效应

      众所周知,居民消费意愿与其财富增减关系十分密切,而股市作为上亿居民家庭财富的聚集地,它的涨跌无疑会对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由负利率和股市持续下跌等原因造成的广大居民财富缩水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不容低估。

      1.财富缩水直接削弱居民消费能力,影响其正常消费行为。

      商品价格持续过快上涨而利率水平又长期成负数,将直接影响居民家庭正常消费,并将对多数消费者心理造成负面冲击。而持续的物价上涨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社会消费水平的提升,致使居民消费更趋于谨慎,对价格的敏感度提高。

      而近年来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形成了不同的消费群体,消费分化现象日益显著。表现在消费取向上则是出现了消费分层化趋势,即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以实用为主,讲求节约和理性,因此通胀对他们的消费行为影响很大;而另有一小部分高收入者则取向新潮,讲究精致的享受和消费品位,而通胀对这一群体几乎没什么影响。

      就普通百姓而言,通胀意味着其财富的缩水,因此,当通胀来临或即将来临,为了实际购买力降低带来的压力,人们外出餐饮、娱乐、旅游的比重会减少,从而影响到这些行业的发展。而实际收入预期的下降还会导致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更加小心谨慎,对产品实惠的重视程度上升,中低端货物与服务更受欢迎,这对消费升级是很不利的。

      2.财富缩水使消费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近年来,在投资需求难以长期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人们对消费需求寄予了厚望。但去年的消费增长既没有显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火爆局面,也没有充当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去年最终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为51.6%,固定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为54.2%,消费贡献率比投资低2.6个百分点。消费仍没有充当去年经济增长的第一推手。所以如此,主要是与居民收入增长预期不佳、财富大幅缩水或财富预期不佳、实际有效购买力下降等因素有关。

      3.居高不下的房价使多数居民捂紧钱包过日子。

      据央行发布的2011年第4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有68.7%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 ,不少居民反映“收入跟不上物价上涨水平”;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谨慎,尤其对当前房价水平,有近80%的居民认为“过高,难以接受”,这个数值是仅低于上年末(75.5%)的第二高值。

      现在,由于房价仍居高不下,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居民住房消费的支出预期,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消费行为;另一方面,房价的居高不下还严重压抑了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使巨大的消费潜力不能得到释放,这已经成为制约消费扩张的最大阻力。

      4.负利率损害居民实际利益,而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依然很低。

      随着物价水平的提升,负利率日趋扩大,居民财产性收入不断缩水。由于我国居民储蓄多数是为养老、购房、子女教育等而积蓄,负利率非但不会刺激当期消费的增加,反而削弱了居民未来的消费能力。而在收入渠道逐步趋向多元化的今天,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比重仍然很低。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仅占全部收入的2.7%,仅比2010年上升0.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在四大收入中的比重依然是最低的。财产性收入对城镇居民收入的贡献还很小,不仅低于经营净收入的贡献,更远低于转移性收入和工薪收入的贡献。

      5.股市持续下跌不仅造成大量居民财富缩水,还会伤害实体经济,影响居民就业。

      从2007年10月开始,A股连续下跌,最大跌幅达60%以上。如此大幅下跌不仅挫伤了居民的投资热情,造成居民财富大量缩水,还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伤害,影响金融安全与稳定,影响社会就业,最终影响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另外,股市过度下跌还促使大量资金回流银行,加大信贷紧缩背景下银行的经营压力和贷款冲动,这既不利于货币政策的实施,也容易增加银行经营风险。

      6.财富缩水使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消费和投资行为更为谨慎。

      一般来说,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短期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决定的。由于物价持续处在高位不仅导致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持续冷淡,而且投资意愿也降至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适应市场上消费变化的需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往往会出现滞后,同时,由于收入制约及欧债危机带来的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导致居民收入大部分被转化为储蓄,消费的拉动作用将难以有效体现。

      

      提振居民消费关键是要强化居民财富效应

      储蓄存款和资本市场是我国居民的主要投资理财渠道,目前皆处于资产缩水状态。而增加居民对预期收入的信心,是提升居民即期消费的重要保证。一般地说,居民的即期消费不但受收入水平决定,还与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有关。

      因此,政府在努力刺激居民消费时,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强化城乡居民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目前有关方面正在采取或即将采取适度放松银根、财政减税、稳定资本市场、调高出口退税等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在力保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达到扩大消费的目的。

      然而,治本的办法是,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这才是扩大消费的关键。按照消费理论,边际消费倾向将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而中低收入家庭为了改善生活,一般都将更多的新增收入用于消费。因此,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特别是提高农村中等及以下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将会高效率地将收入转变成即期居民消费,并有力地推动扩大消费需求政策的落实。为此,可采取相应措施。

      一是要加大力度,多措并举,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只有让更多的家庭学会理财,让更多群众增加财产性收入,才会有利于缩小各群体间贫富差距,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另外,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就在于使更多的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群体通过拥有财产性收入进入中等收入者的行列,从而实现“橄榄形”的合理收入分配形态,缩小贫富差距。

      二是要逐步改变储蓄存款长期负利率的状况,维护广大储户的利益。目前,银行储蓄存款仍是我国多数家庭金融资产的主体,特别是大部分收入相对偏低的居民,仍习惯将钱存入银行。存款要有收益是基本的要求,但目前的银行定期利率与CPI指数差得太多,实际是负利率,存款不仅没有收益反而遭到实际的财产损失。要从降低物价涨幅和提高利率两方面入手,尽快改变这种负利率的局面;逐步实现实际利率为正值,使一年期存款利率扣除利息税后高于CPI,让广大群众能够通过储蓄存款获得利息收益。

      三是要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降低投资门槛。目前在银行理财产品中,很多投资起点在5万元以上,这将大部分中低收入群众挡在门外。在发展资本市场的同时,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更多地推出一些适合没有任何金融投资经验的普通投资者的理财产品,为他们提供收益稳定、风险较小的投资品种,使拥有财产的居民不管其财产的多少,都有机会通过财产运营获取财产性收入。

      而股市应该把广大股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既是股市存在的理由,也是市场正常发展的基础,同时也符合市场规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广大社会公众投资者的财产得到保障。

      (作者系本报特约撰稿人)